Member-only story
靠著不虛華的硬實力 從地方葡萄酒廠走向知名的梅酒品牌
提到日本梅酒,大多數人腦袋裡浮現出來的應該是「 CHOYA 」這個單字。 1996 年剛到日本第一次接觸梅酒的時候,就是喝 CHOYA 的梅酒,久了也就把 CHOYA 與梅酒畫上了等號。意外的是蝶矢( CHOYA )酒廠並不是一開始就開始製作梅酒,蝶矢上市的第一瓶酒是印著一個大大惠比壽神的生葡萄酒。蝶矢總公司位在關西的羽曳野盆地,當地氣候溫暖少雨,加上地下水豐沛,是個種植葡萄的好環境,於是蝶矢的創業者金銅住太郎從 1914 年開始在這裡釀造葡萄酒以及白蘭地。當時海外的葡萄酒還沒有太多的管道可以進到日本,這也讓金銅住太郎的事業能夠平平穩穩的度過幾十年。直到 1950 年住太郎準備把公司交給三個兒子管理,他自己飛了一趟歐洲,拜訪了幾家知名的酒莊之後,他被歐洲釀造葡萄酒的技術以及規模震懾住。「不行,如果還繼續做葡萄酒,等將來貿易自由化之後,這些外國酒莊攻進日本市場,以我們公司的規模一定招架不住。」
老社長一趟歐洲之旅 發現了企業的危機
住太郎回國之後,立刻找來三個兒子商量,認為公司的主力商品必須要做出調整。住太郎提出了三個方向: 1. 在日本國內不用花太多工夫開發的商品。 2. 只有日本才有,可以與海外其他酒廠一決勝負的商品。 3. 要有親和力,不需要重新教育市場的商品。四個人討論了好久之後,發現只有「梅酒」完全符合這三個條件。日本人喜歡梅子眾所皆知,這種從中國本土傳來的果實,在中國本土的品種只有十幾類,但是到了日本人手上,已經開發出了超過 200 種以上不同品種的梅子。尤其是蝶矢酒廠附近的和歌山就是日本最富盛名的紀州梅產地,於是蝶矢在 1959 年開始釀造梅酒。
大家都在家釀造梅酒 根本沒有勝算
雖然「梅酒」符合老社長住太郎開出的三個條件,但是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