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輔助自行車的誕生:從逆境到改變社會的創新旅程

最近是不是發現台灣 U-Bike 的黃白自行車當中,多了一款橘白色的電動自行車。這種帶有電動輔助系統的自行車,最早是來自一場發生在日本摩托車的HY戰爭。1980年代日本的摩托車市場競爭激烈,山葉(Yamaha)與本田(Honda)展開了著名的「HY戰爭」。山葉試圖以偶像代言的速克達吸引女性市場,但由於產能過剩,庫存積壓最終導致虧損達350億日圓。在這場競爭中,山葉最終敗北。然而,這場失利成為一次轉機,公司成立了事業開發室,專注於探索新事業,為電動輔助自行車的誕生鋪下了基礎。 山葉事業開發室有一個異樣的天才發明家叫做菅野信之,他受到汽車動力方向盤的啟發,認為可以將這項技術運用於自行車。菅野希望藉由馬達輔助,讓騎車者在踩踏時獲得額外的助力,而非完全依賴機械動力。這種設計目標並不是要取代人力,而是透過馬達增強使用者的騎乘體驗。不過,菅野的想法,起初並沒有受到重視,在經過他不斷地說明下,團隊的主管藤田武男,好不容易才答應開發這一款電動輔助自行車,經過了一年左右,開發團隊製作了第一台原型車,並成功驗證了這一概念的可行性。但是就在這時候,菅野卻在完成原型之後選擇離開,將重任交棒給另一位成員小山裕之,這也使團隊面臨了新的挑戰。

控制系統的挑戰與法規的突破

產品的核心技術在於控制系統的開發。最初的原型採用類比控制,雖然感覺平順,但容易導致馬達失控暴衝。小山裕之接手後,決定將系統升級為數位控制,以提高安全性。然而,這種技術轉型卻使得騎乘不像類比控制那麼平順。為了優化體驗,小山與團隊在茶園山坡上不斷測試和調整馬達的輔助力道。他甚至在測試中摔傷,折斷了一顆門牙。但堅持不懈地追求平衡,最終解決了控制上的難題。 開發過程不僅在技術上充滿挑戰,還面臨來自法規的阻礙。根據當時日本的法律,自行車必須完全由人力驅動,因此任何形式的馬達輔助都可能被視為機動車,需要駕照才能使用。當時連公司內部都認為想要改變現行法規,99%絕對會被駁回。為了突破這一障礙,團隊多次拜訪當時的運輸省以及警察廳,解釋產品設計的獨特性,並透過調整馬達輸出確保它只在踩踏時提供輔助。他們還舉辦了聯合試乘會,讓這些主管的官員們親自體驗電動輔助系統的安全與便利,最終成功獲得「自行車」的法規分類。

女性友善設計與跨業合作的策略

--

--

Joel Fukuzawa

福澤 喬_東亜人間社会観察,喜歡讀書與你分享。每天兩分鐘帶你窺探東亞的社會文化動態與經濟趨勢。所有文章不提供免費轉載,如有合作需求請先 email :fukuzawanewmedi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