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防災緊急廣播電台 提供災區避難情報
二十八年前的一月十七日清晨阪神淡路地區發生一場大地震,造成 6,434 名死亡,3 名行蹤不明,以及超過 4 萬人輕重傷,當時智慧手機還不普及,市內電話也採取分級管制,民眾很難在第一時間獲得最新的災情狀況,於是兵庫縣政府在縣府會議室成立了日本第一個專門提供受災戶生活情報資訊的臨時災害廣播電台「 FM796 鳳凰台」,當時負責廣播主持的義工三条杜夫每天 10 分鐘,將兵庫縣內的災情以及各地救援資訊,透過電台廣播傳達到各地災區,三条杜夫說,剛開始在災區採訪幾乎都是「大家一杯水分著喝,想哭卻哭不出來」、「看到一對夫婦在熊熊大火燃燒的屋子,等待救援卻深深絕望的畫面,每天在夢裡出現。」的消食,但是隔了一個多月之後,開始出現「有個從瓦礫中救出來的國中生,現在已經重新交到朋友,他們一起打球的樣子,讓人看了感動。」從三条杜夫 28 年前採訪的資料,記錄了兵庫縣從受災到重建的軌跡。
日本總務省制定災害電台設置標準 經費來源是問題
三条杜夫主持的 FM796 鳳凰台一直到 1995 年 3 月底才正式宣佈解散,不過兵庫縣臨時災害廣播電台的成功,強化了日本防災救護的標準,日本總務省在阪神淡路大地震之後,明確制定臨時災害廣播電台的設置流程,現在日本全國已經有超過 300 個臨時災害廣播電台完成登記。不過,這些臨時災害廣播電台,在平常依賴地方政府的補助以及廣告收入維持電台營運,但是這三年的疫情侵襲,造成許多臨時災害電台因為找不到贊助廠商,陷入關門倒閉的危機。加上智慧手機的普及,維持電台經營的廣告費用以及收聽率都逐年下降,廣告主們對於在電台投放廣告興趣缺缺,加速了防災電台經營的困境。關西大學市村元教授說:「智慧手機在災害發生的時候,常會遇到通信不良的問題,對於選擇在車上避難的民眾,車上的收音機才是他們在災區獲取資訊最方便有效的工具。」
地區型中功率電台 在天災頻傳的日本成為信賴的媒體
日本國會在 1995 年 2 月通過修改廣播法條文,容許以活動為目的成立臨時電台。這項廣播法規定鄉鎮市可以依照受災地區的需求,成立使用超短波頻道( FM 頻道)電台,而在電台功率上,則制定開放 20W 的社區電台以及 100W 以下的中功率電台。這項規定在 2011 年發生的東日本大地震以及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