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跳蚤市場 串流平台 支撐夾娃娃機產業生態圈
幾個星期前看到住在大稻埕的朋友貼文感嘆說:「大稻埕也開始出現了夾娃娃機!」疫情之前夾娃娃機早就出現在街頭巷尾,不少的店面找不到接手經營的店家,最好的方式就是出租給夾娃娃機擺放機台。日本的情況也差不多,過去擺在日本電動遊戲場各種電動遊戲機台,被一台台的夾娃娃機以及扭蛋機取代。根據日本娛樂產業協會的調查,疫情前的 2019 年可以拿到獎品的遊戲機台,產值高達 2,988 億日圓,這當中超過一半是來自電動遊戲場的夾娃娃機。日本的夾娃娃機興起於 1990 年代,由當時的遊戲大廠 SEGA 推出了 UFO Catcher 引爆風潮。 SEGA 在 UFO Catcher 裏放了動漫以及遊戲的系列玩偶,吸引了原本不踏進電動遊戲場的女性族群。一時間,懂得夾娃娃的男生,成了高中女生眼中的英雄,電動遊戲場也成了年輕男女約會的新場所。
SEGA 透過中國製作公仔 降低夾娃娃機成本開銷
在 SEGA 導入 UFO Catcher 之前,日本也有類似的機器,獎品放的是冰棒、活的龍蝦甚至還有水果蔬菜,最後都因為魅力不夠以及衛生安全問題默默收場。 SEGA 當時則是向中國下單製作各種小型公仔,降低獎品的成本。由於受到日本法規限制,每個獎品的單價都只能在 500 日圓以下 ,所以起出公仔都不大,直到 2000 年之後才把單價調高到 800 日圓,今年 3 月則是再次調高上限到 1,000 日圓。隨著獎品單價上限提高,夾娃娃機開始出現各種大型的公仔玩具。不過別小看這些放在電動遊戲場的公仔或是其他獎品,它們都必須要經過一關關的檢查,才能夠放進夾娃娃機裡。 1994 年大學畢業,進到日本遊戲機大廠 TAITO 工作的勝又聰說:「從公仔到鑰匙圈,雖然單價都不高,但是還是得一個一個檢查,從製作到出廠,是不是都符合設計企劃所規範的流程。」這當中又以公仔檢查的環節最多「因為大量生產,獎品又不大,製作流程一個不小心,扭了鼻子掉了眼睛,都會成為災難。」勝又聰每年要看過的獎品品項超過 600 件以上,到現在已經超過 5,000 款獎品通過他的檢查,在市面上流通。
景品單價提高 讓夾娃娃機的內容更豐富
不過,隨著獎品的單價越來越高,開始有消費者反應夾娃娃機的夾子怎麼越來越難夾。雖然有些電動遊戲場會推出,超過多少錢保證可以獲得獎品的宣傳,但是夾娃娃機的人潮似乎因為夾不到公仔沒有成就感而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