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豐田與 Panasonic 對於智慧城市的觀點不同 出現同床異夢

Joel Fukuzawa
Aug 11, 2021

--

「未來車用電池的開發生產將比過去提升十倍以上,我們在信賴、性能以及成本上,都不會輸給寧德時代!」這是 2020 年 4 月由豐田汽車出資 51% Pansonic 出資 49% 共同成立的車用電池製造商 Prime Planet Energy & Solutions ( PPES )的社長好田博昭在成立大會上說的話。但是成立了一年之後,卻發現事實上這家合資公司並沒有向好田博昭預言的那麼樂觀。當中最主要的問題出在豐田與 Panasonic 兩家公司對於車用電池從製造到運用的認知幾乎是南轅北轍。根據日本富士經濟的估算,到 2035 年的時候,全球電動車的市場將會是現在的 7 倍達到 3,600 萬輛,再加上日本首相菅義偉在 2020 年年底表示,日本 2035 年之後只開放電動車的新車銷售,這使得日本許多車廠不得不加速自動車電動化的腳步。像是日產汽車積極投入歐美電動車市場,而本田也表示到 2030 年為止,電動車將佔產品線的 2/3 以上。 PPES 就是在這樣的氣氛中成立,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計劃到 2025 年為止全系列車款都有電動車版本,豐田每年在全球的銷售量將達到 550 萬輛的目標,PPSE 成了豐田章男是否能在這場電動車戰役中獲勝的重要關鍵。

因為外敵環視 兩強選擇聯手抗敵

豐田汽車會聯手 Panasonic 合作車用電池製造的原因,除了成本考量之外擴大市占率也是豐田的目標之一。Panasonic 從 2012 年開始發展車用電池事業,當時的社長津賀一宏將車用事業設定為「高成長事業」在 2015 年~2018 年期間投入了超過 1 兆日圓的預算,這也讓全球的車用電池市場超過兩成的規模都被Panasonic 所掌握。但是好景不成,中國的車用電池事業隨著中國國內電動車的普及,成長快速,使得 Panasonic 車用電池的業績不升反降,2019 年出現了 121 億日圓的赤字。Panasonic 內部也不得不把車用電池事業從原先的「高成長事業」向下調降成「再挑戰事業」。但是面對 2011 年在中國創立的寧德時代的急起直追, Panasonic 的電池事業到了 2020 年累積的赤字已經超過 292 億日圓。這使得豐田汽車與 Panasonic 一拍即合,雙方選擇合資投入車用電池製造。

社風不同成了溝通障礙 汽車產業與電池事業的鴻溝

--

--

Joel Fukuzawa
Joel Fukuzawa

Written by Joel Fukuzawa

福澤 喬_東亜人間社会観察,喜歡讀書與你分享。每天兩分鐘帶你窺探東亞的社會文化動態與經濟趨勢。所有文章不提供免費轉載,如有合作需求請先 email :fukuzawanewmedia@gmail.com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