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誰說新創是年輕人的專利? 62 歲老人讓竹林再生
于右任有一次寫了封信給當時的總統府秘書長張群說:「人生七十方開始」,這時候于右任想表達的或許是對於人生快接近終點,卻還沒有想到該留給後代什麼精神資產的悲嘆。不過這一句話在人生 100 年時代裡,或許有更多的正面而且實際的意義。在日本有一位已經 76 歲的新創事業負責人佐野孝志,他在 62 歲的時候從工作了幾十年的重型機具公司退休後,想到客戶對於竹子四處增生,不但破壞水土保持,甚至還有侵蝕到檜木以及板杉這些經濟林木的成長環境,卻束手無策,他決心以花甲之齡創業,把退休延後到耄耋之年,真正實踐了人生 100 年的真諦。
被業務耽誤的發明家 發現強化竹粉功效的關鍵
日本自古就有把竹子磨成粉,撒在菜園農田上,透過竹子維管束內的乳酸菌提高農作物產量的習慣。佐野在機具公司上班的時候,就曾經代理過這種竹粉製造機。但是當他為了要賣這些機器,開始仔細研究這款竹粉製造機的構造,才發現當中有很多可以改進的空間。例如,這些乳酸菌大都存活在竹子的維管束裡,如果機器在粉碎竹子的時候,直接從縱面切開,維管束就會被破壞,這些乳酸菌很快就會死光,當然就無法產生預期活化土壤的效果。佐野曾經提建議給這家竹粉製造機的老闆,建議他改良機器,不要從縱面切,而改由橫面切,這樣就能增加乳酸菌的量,當然也就能提高竹粉對於土地活化的效率,可惜這家竹粉製造機的社長認為「你不就是一個業務嗎?哪裡懂得我們的專業?」根本不把他的建議當一回事。
廠商不做退休之後自己做 六十二歲開始新創事業
佐野對於這一件事情,一直耿耿於懷,卻沒有機會可以實踐他的想法。直到 2006 年他從公司的常務董事的職位退休之後,立刻報考東京大學農學研究所生命科學研究科的研究員職務,他利用大學研究所裡各式的電子顯微鏡以及分析儀,加上東大工學部以及農學部教授們的經驗傳授。總算讓他開發出一款高速竹粉製造機,這款竹粉製造機安裝了 28 片的快速切割刀片,每天可以生產一公噸大小約 300 微米的竹粉顆粒。過去竹子在人們生活中運用的範圍很廣泛,從吃的竹筍到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但是就像南投竹山的竹子林一樣,當生活中塑膠製品越來越多,竹筍也都從中國進口之後,這一片原本為農村帶來財富的經濟作物,卻因為根部不容做好水土保持,只要遇到豪大雨就成了土石流的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