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街頭的便利商店居然成為出版業界的救世主!?

Joel Fukuzawa
4 min readSep 29, 2019

幾年前電子書面世之後,活字出版業界就一直被認為是遲暮的夕陽產業。也的確一家家書店紛紛吹起熄燈號,過去台北最有名的書店街重慶南路,現在也成了文青商旅的集散地。可是人們不愛讀紙本書,這到底是不是一件事實?日本 7–11 在 2017 年提出了「街坊書店」的概念,利用分佈在日本超過兩萬間的實體通路與 Amazon 這類的網路書店合作,提供網上買書實體取書的服務。如果光只有這樣的服務,其他便利超商也有類似的服務, 7–11 並沒有什麼的優勢。但是 2016 年 7–11 在集團內部成立一家出版公司,專門出版活字印刷書籍陳列在 7–11 的實體通路上,三年下來這樣的做法撼動長年不變日本出版業界的生態也將另外兩家超商甩在後面。

7–11成立出版社 專門出版便利商店版叢書

根據統計日本現在全國的書店大約 1 萬 1,446 家這個數字與 20 年前的 2 萬 2,296 家相比,這段期間日本的書店就關了超過 1 萬家,這當中大多數都是個人經營的小型書店。這些街坊的書店關門後,取而代之的是三大超商的進駐,在超商的貨架上除了食品飲料以及日常用品之外,書籍雜誌也經常有人駐足翻閱,過去這裡的書架大都以星座占卜、流行雜誌以及成人漫畫為主。但是最近 7–11 的書架上出現了許多由 7–11 內部出版社出版的叢書。透過 7–11 內部出版的書籍,最大的優勢是有實體通路當成後盾,例如要出版一本書,如果每家 7–11 的店鋪都要陳列一到兩本,第一版的印刷基本量至少從 3 萬本起跳,更不用說之後帶來的廣告宣傳效果。

便利商店出版社的三大秘訣:字少 圖多 頁數薄

例如 7–11 出版的第一套系列叢書「 カリスマの言葉(超級成功者語錄)」三年下來總共出版了 30 集,總發行量超過 215 萬本,這些成功者語錄裡,每一集的印刷量都超過 3 萬冊以上,幾位知名的成功人士,例如企業家堀江貴文、腦科學家中野信子以及順天堂醫學部教授小林弘幸這些高知名度的名人,第一版的印刷份數直接設定在 5 萬~ 6 萬冊。不過便利商店的書籍與一般書店陳列的書籍,不論在排版或是內容上都會有些不一樣。便利商店陳列的書籍必須具備:字少、圖多、頁數薄三個原則,現在還有些出版社會與 7–11…

--

--

Joel Fukuzawa
Joel Fukuzawa

Written by Joel Fukuzawa

福澤 喬_東亜人間社会観察,喜歡讀書與你分享。每天兩分鐘帶你窺探東亞的社會文化動態與經濟趨勢。所有文章不提供免費轉載,如有合作需求請先 email :fukuzawanewmedia@gmail.com

Respons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