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盆舞五百年 從迎神祭祖到男歡女愛 維持文化傳承的核心不變

Joel Fukuzawa
Aug 27, 2022

--

持續三年的疫情,使得日本夏天最重要的傳統活動「盆踊り」也面臨到必須考慮轉型的時後。「盆踊り(盆舞)」最早的起源來自於佛教的盂蘭盆會,也就是我們稱的中元法會,在這一天人們會舉辦誦經法會為祖先祈求冥福。在日本則是在村裡的廣場搭建一座高台,周圍掛滿了燈籠或是插上火炬,人們演奏著民謠音樂,圍著高台轉圈跳舞,迎接先祖的靈魂前來接受供養。起初,人們是一邊繞著高台手舞足蹈,一邊嘴裡誦念佛經,被成為「誦舞」。後來誦念佛經就由在高台上的年輕人負責,人們只要圍著高台,依照節奏轉圈跳舞就可以。到了現代,盆舞的音樂從原本的佛教音樂,轉換到流行歌曲或是動漫組曲。不過,舉辦時間還是維持在每年 8 月 15 日的晚上,這一晚迎來祖靈供養之後, 16 日凌晨再送這些祖先的靈魂啟程離開,這樣的傳統雖然在日本維持了 500 年以上,但是這當中卻也是風風雨雨。

江戶男女鮮少見面談情的機會 盆舞營造了空間

雖然說,盆舞在名義上是迎接先祖的靈魂到訪,但是每年夏天的盆節也是日本人重要返鄉省親的日子。離開家鄉的遊子們,利用每年一次回老家的機會,參加盆舞活動,一整年沒見面的老朋友們也可以趁機交流感情。尤其是在江戶時代,年輕男女們沒有可以公開見面交流的機會,每年夏天的盆舞也成了江戶時代男女重要的相親以及互訂終身的節目。尤其是舉辦盆舞的晚上,剛好是農曆的 7 月 15 日月明星稀,不用點燈也能透過明亮的月光看清楚彼此的身影,更加添一點浪漫的氣氛。江戶時代的日本,每個聚落都會有稱為「若者組」的鄉勇組織,這個由聚落年輕人結合的團體,平時要負責籌組聚落各種像是祭神、盆會等活動,同時也是聚落保衛防災維持地方治安的主幹。

明治維新 西方人士認為混浴與盆舞不雅遭禁

由若者組所籌畫的「盆舞大會」既然是江戶時代少數年輕男女可以相互認識的活動,若者組當然會在節目中置入「歌垣」或是「嬥歌会」的活動炒熱氣氛,所謂的「歌垣」有點像是現代的饒舌對決,男女雙方透過歌曲互相傳達愛意,到了半夜若者組的成員們就會想辦法促成有意思的男女,他們半夜會簇擁著男方潛入女方家裡讓雙方私定終身,被稱為「夜這」。不過,這樣的行為,到了明治維新之後,受到西方國家的大力的抨擊,西方人士尤其是傳教士們認為盆舞與混浴太過傷風敗俗,使得明治政府不得不在明治 7…

--

--

Joel Fukuzawa
Joel Fukuzawa

Written by Joel Fukuzawa

福澤 喬_東亜人間社会観察,喜歡讀書與你分享。每天兩分鐘帶你窺探東亞的社會文化動態與經濟趨勢。所有文章不提供免費轉載,如有合作需求請先 email :fukuzawanewmedia@gmail.com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