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為何日本觀眾選擇不看影集的最後一集?

Joel Fukuzawa
Jul 2, 2023

--

喜歡看日劇的朋友,大概都知道日劇大約是三個月一個檔期,所以每齣日劇的集數大約是 10 集到 12 集。有些人喜歡一集一集追,也有些人喜歡一口氣看完整個系列,但是最近日本網路還出現一種不看最後一集的觀眾。上網搜尋「最終回を見ない」會發現日本網民有這個習慣的人還不在少數。根據一個非正式的統計,大約有兩成的人會猶豫是不是要把影集的最後一集看完。畢竟把一系列自己喜歡的影集看完之後,總會留下一點失落感,從過去的半澤直樹、 Silent 到重啟人生,從這個虛構的世界中,經過了三個月的相處,突然之間要說再見,那種失落感似乎讓人略懂略懂不願意分開的心情。據說逃避這樣的失落感,也會出現在電玩遊戲的過程中,有些人不想讓遊戲因此結束,而選擇不打敗最後的大魔王,甚至在最後關卡之前,選擇不再玩這個遊戲。

心理運作的複雜性:理性與情感的兩難

不看最後一集的原因是:一旦看完,那個曾經被我們所愛的世界就會真的消失。如果能在失落感到來之前就停止觀看,那麼那部作品好像就可以永遠地存在。這種說法,讓人覺得現代人的精神世界似乎相當黑暗,不過這也有可能是和平先進國家共同擁有的現象。雖然世界各地不斷發生戰爭的,充滿生活便利和物質無虞的社會讓我們感到現實應該一直按著軌跡持續前進。這也許是為什麼年輕一代對於死亡的感覺變得越來越淡,他們更難為最後一集或是任何結束做好心理準備。日本「失落感」這個詞語於大概從 10 年前 NHK 的晨間連續劇あまちゃん開始流行起來。這部劇充滿了對偶像的嚮往,並把當時最重要的社會議題,東日本大震災寫進劇本裡,讓人們沉浸在悲歡喜樂的世界裡。這幾年日本人把沈迷於內容或偶像的行為稱為「沼落ち(陷入泥潭)」。這也可能是現代社會現象的一種表現,在這個很難真切感受到生活的時代,我們依賴於某些事物,無論是偶像,或是某種內容,讓我們產生一種依賴性無法停止。人們心理的運作其實非常複雜而且神秘,它既有邏輯系統的理性面,也有無法控制而陷入的無法計算的情感機制。

蘇格拉底的自我和心意 歷史性與區域性的心意觀

根據下西風澄所寫的「生成と消滅の精神史」的描述,古希臘世界並沒有心念的概念,一切都被視為神或自然的作為。作者指出,一直到蘇格拉底才改變了這一點,他開創了自我和心意。無論如何,心意具有歷史性以及區域性,很難有一個普世共通的價值。有一本書叫做「いきなり最終回」,收集了巨人之星、老虎假面等著名漫…

--

--

Joel Fukuzawa
Joel Fukuzawa

Written by Joel Fukuzawa

福澤 喬_東亜人間社会観察,喜歡讀書與你分享。每天兩分鐘帶你窺探東亞的社會文化動態與經濟趨勢。所有文章不提供免費轉載,如有合作需求請先 email :fukuzawanewmedia@gmail.com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