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漁夫出海捕魚 卻有四成的漁獲上不了通路還得花錢銷毀!?
隨著地球暖化氣候變遷,日本沿海各式魚類生態也正在發生大幅度的改變,過去原本在南方水域活動的秋刀魚、鯖魚,逐漸北上,擠壓了北方水域鮭魚的活動空間。使得現在出海捕魚的漁夫們,被迫放棄過去的經驗法則,重新尋找新的漁場以及捕魚的時節。但是這麼辛苦,卻因為日本整體的飲食習慣發生改變,讓日本的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印象中喜歡吃魚的大和民族,現在面臨的是不吃魚的年輕人逐年增加。早在 2006 年日本人每天對於魚介類與肉類的攝取量,就已經發生反轉。根據農林水產省 2006 年的水產白皮書分析,魚介類會在日本餐桌逐漸消失的原因在於:小朋友不愛吃魚,加上魚介類的調理比肉類麻煩,另外就是魚介類的單價也比肉類來得貴。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在福岡有一家水產品加工廠 Benners 提供一套訂閱制水產品便利箱,每個月將當月的海鮮水產,做成加工調理包,送到消費者手上,不但保持了水產品的鮮度,讓消費者拿到調理包只要簡單加熱就能食用,重點是這些食材,原本是漁夫們準備銷毀的「規格外」魚類,在價格上,也佔了極大的優勢。
規格外的漁獲 除了漁村送人就只能銷毀
所謂「規格外」魚類指的是漁船為了捕撈秋刀魚、鯖魚以及沙丁魚這些受到大眾市場歡迎的經濟魚類而出海,但是撒網一撈,總免不了會撈到其他的魚種,每次出海捕魚,對象外的魚種大約佔了漁獲的 3~4 成,這些賣不出去的魚上岸之後,漁夫們必須要立刻進行分類,一小部分讓漁夫以及漁村的左鄰右舍帶回家煮之外,大部分得要另外花一筆處理費用,將這些未使用的漁獲處理掉。從小在福岡一個漁村長大的井口剛志,他家從祖父那代開始就一直坐著水產品加工的工作。井口從美國念書回來之後,就覺得「傳統漁市場的商業模式,不但生產性低也看不到任何的未來,必須要重新輸入新的觀念才可能成功。」於是他在 2018 年用了古埃及神話不死鳥「貝努 (Benners )」的名字成立了一家專門將漁村的水產品製作成符合現代人的水產加工公司。
水產品訂閱箱 每個月將冷凍調理包送到家
井口剛志原本設定的商業模式是,建立媒合漁夫以及通路採購的 B2B 平台,為漁夫們捕撈倒「規格外」的魚類找到可以上架的通路,但是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