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海洋電力搬運船 突破海洋風力發電物理條件以及成本的限制
日本經產省為了完成 2030 年度再生能源的使用比率達到日本全體用電的 38% 的目標,決定從 2 兆日圓的開發支援淨零碳排的開發支援基金中撥出 1,195 億日圓,提供開發海洋風力發電相關計畫使用。這凸顯了日本政府對於海洋風力發電在日本再生能源政策中所佔的重要地位。所謂海洋風力發電,不同於現在常見的陸上風力發電機,而是利用海洋的風力發電機組藉由海洋穩定風力發電之後,透過海底電纜傳將電力傳送回陸地上。這對於國土面積多山的日本來說,不但可以解決土地取得困難的問題,也不用擔心風力發電機組對於周邊住民以及環境的危害。現在日本的海上風力發電產業才剛起步,只有在長崎縣的五島市以及千葉縣銚子市的沿海設置了五架海洋風力發電機組,總發電量不過是 1.4 萬瓩。不過,日本去年發表的再生乾淨能源基本計劃中,預計到 2040 年的時候,海洋發電量要達到 3,000 萬瓩~ 4,000 萬瓩,這將會是 30~45 座火力發電廠所能夠產生的總發電量。而且根據評估,未來海上發電機組每 1 瓩的成本大約是 8~9 日圓,遠比太陽能發電機組每 1 瓩成本需要 14 日圓來得便宜。
風力發電帶動航運業以及造船業的榮景
海洋風力發電成了日本新再生乾淨能源政策的重點項目,立刻帶動了海運以及造船業界的一片榮景。目前全球適合在海洋風浪下作業的小型作業用船 CTV,只有 300 艘左右,而且大部分集中在擁有海洋油田的歐洲國家,日本商船三井計畫在 2025 年底前投入 50 億日圓的預算興建 10 艘海洋風力發電平台作業專用的 CTV 船投入市場運作。商船三井同時與台灣的大統海運,共同開發的大型海洋平台作業船 SOV 也將在明年上半年正式下水服役,這將會是亞洲地區第一艘大型的 SOV 海洋平台作業船,初期將會投入台灣西岸的海洋風力發電作業行列。雖然海洋發電帶動了不少商機,但是海洋風力發電背後要解決的問題也不少。除了不能影響到漁民捕魚的漁場之外,日本沿岸海洋的深度大都比較深,使得日本無法大量興建歐洲國家經常使用的「著床式」的風力發電機組,而必須要另行開發「浮體式」的風力發電機組。更不用說,連結海洋風力發電機組與陸上蓄電廠之間的海底電纜每一公里長度至少需要 1 ~ 2 億日圓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