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日本別府溫泉危機 百年之後成了常溫礦泉水?
號稱溫泉大國的日本,遇到重大危機:日本全國的溫泉的泉源陸續拉警報不但泉水出現枯竭,而且水溫也越來越低了,迫使許多溫泉旅館因為打不出溫泉水,不得不關門,對於依賴溫泉為主的地區經濟造成嚴重的打擊。溫泉水源枯竭問題,除了溫泉旅館過度開發之外,地熱發電也是造成溫泉資源過度消耗的原因。這當中要先說明溫泉如何形成。每當下雨之後,雨水滲透進土層成為地下水,這些地下水流經地殼深處,受到地熱加熱提高水溫,或流經火山地帶而受到火山岩漿加熱升溫。 這些加熱過的地下水在岩層中流動時會溶解許多礦物質與混合氣體,一旦受到擠壓或是人為探鑿,就會湧出地表成為溫泉。但是,雨水滲透進入土層需要一定時間,當取出的溫泉大於滲入的雨水量時,溫泉就會逐漸枯竭。根據日本環境省的調查,現在日本各地的溫泉設施超過 7,800 間,其中以大分縣的湧泉數佔全國第一,光是大分縣別府市的湧泉數就將近 3,000 多口,每分鐘的湧泉量為 10 萬 2,975 公升。但是這幾年,別府市發現溫泉產業過度開發造成溫泉水溫下降,從 1962 年平均溫度 59 度下降到 2017 年的 50.5 度,別府市政府預估如果不做任何管控,100 年後別府市的溫泉將會再下降數十度,成為一般的地下水。
溫泉法對於溫泉定義明確 低於 25 度成了療養泉
二戰結束沒多久,日本就在 1948 年制定了「溫泉法」,定義從地底湧出溫度在攝氏 25 度以上的泉水,水中必須含有鋰離子、氫氧離子以及碳酸氫鈉等 18 種以上物質當中至少一項達到一定數值才能稱為溫泉。換句話說,如果溫泉溫度低於攝氏 25 度,即便滿足了其他 18 種條件,是否能被定義為「溫泉」?就會出現爭議。現在有部分溫泉水溫過低的地區,把水溫低於 25 度的湧泉稱為「療養泉」。但是自從 2011 年東日本大地震之後,日本政府鼓勵地熱發電,光是別府市內就興建了兩座地熱發電廠,這兩座發電廠需要使用大量的溫泉所產生的蒸氣帶動發電機組運轉,同時需要大量的冷水冷卻發動機組運轉產生的熱能。造成別府溫泉的水溫快速下降。這也使得別府市內依賴溫泉營生的溫泉旅館,不得不加裝加熱器加熱泉水溫度,被消費者懷疑溫泉的質量,使得部分泉源枯竭的旅館只好宣布關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