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日圓貶值原物料上揚 日本經濟難以樂觀
這幾天日圓一直在 1 美元兌換 125 日圓左右來回擺盪,甚至有些經濟專家認為,日圓貶值到 150 日圓都不意外,這次的日圓貶值也被日本媒體稱為「不好的日圓貶值」。過去在日本商品大量對外輸出的年代,日圓貶值有利於對外貿易的競爭力,但是風水輪流轉,從泡沫經濟之後,國際進入全球化時代,對於大規模倚賴海外輸入商品以及原料的日本來說,日圓貶值最明顯的衝擊的就是日本國內物價上揚。從電費到民生日常用品,萬物齊漲,剛好反應出這幾年日本的國際競爭力衰退。再加上,今年 2 月底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開始,全球的能源、稀有金屬、木材、小麥的價格也跟著向上調整價格,日圓卻因爲缺乏經濟實力而繼續貶值,造成這些輸入的原料價格攀升,無疑對日本經濟又一記重拳,直接影響的結果就是,面對物價飆漲薪資不漲的日本人,只好把荷包守得更緊。
泡沫經濟之後 日本企業趨於保守謹慎
日本經濟實力下降,可以回溯到 1990 年代全球化加速開始,由於全球化的關係,許多跨國企業開始進行精細的分工作業,像是蘋果公司將軟體設計以及開發集中在美國本土,而將商品的組裝製造生產委託給台灣或是中國這些亞洲國家執行來提高企業整體的營運效能。這樣的分工方式,使得包括美國的 GAFAM 以及中國的 BAT 這些企業快速的成長。但是日本企業卻在這 20 年當中迷失,主要是因為日本企業在 90 年代泡沫經濟崩壞之後,企業資產價格快速崩跌,加上景氣減速,過度擔心企業風險承擔的能力,原有的不良債權又遲遲無法有效的處理,使得日本企業為了維持雇用以及基本的營運,作風越來越趨於保守,不再像過去勇於對先端技術進行大膽投資,造成產業結構在轉型過程中受阻。可以從這 20 年來日本再也沒有出現令人眼睛一亮的商品得到證明,結果日本經濟就只能一直在低迷狀態盤旋。
全球化佈局緩慢 只能倚賴汽車出口大黑柱
原本在這時候,日本應該立刻進行勞動市場的結構改革,但是政府為了促進景氣復甦,持續強化包括零利率在內的金融寬鬆政策,期待透過日圓貶值帶動日本國內製造業的出口優勢帶動經濟成長,但是問題卻出在日本國內缺乏具有靈活營運效力的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