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新冠疫情長期化 推動日本點數市場的蓬勃發展

Joel Fukuzawa
May 8, 2021

--

隨著新冠疫情長期化,消費者意識明顯出現兩極化的現象。一種是為了滿足長期自肅造成內心的空虛感,把錢花在高級餐飲、用品的比例增加,從消費中得到心裡的「小確幸」。另一種就是看到市場的經濟活動低迷,甚至影響到日常收入,於是選擇將荷包看得更緊,更不願意輕易的花錢的「節儉主義」。最近還有一群人,他們既想要偶爾的「小確幸」又不想花太多錢,他們選擇透過信用卡、電子支付所累積的點數支付生活開銷,被稱為「ポイ活(點數活動)」。最早把點數運用在商業活動上,可以追溯到 1850 年的美國,當時一家雜貨店,因為小店員下錯訂單,大量買進一批肥皂,雜貨店老闆為了出清這些肥皂,推出了集滿十張包裝紙就能換一幅油畫的專案,創下了世界第一個集點換贈品的活動。隨後,1896 年美國幾個大城市的商圈也紛紛推出了集點換贈品的服務,到了 1920 年代集點服務在美國超市成了主流。

善用點數經濟圈 不但可以消費還能存錢

而日本則是在 1916 年一家位在北九州市的久我吳服店率先把點數服務引進日本,到了 1980 年代成了主流,泡沫經濟破滅之後,日本人開始熱衷收集點數,甚至有了「點數大國」的稱號。根據矢野經濟研究所去年所做的調查,日本在 2019 年點數服務的市場規模超過 2 兆 69 億日圓。這當中樂天、Docomo、 au 以及 JR 西瓜卡都是日本消費者最常使用的幾個點數服務,這也形成了複雜綿密各種不同的點數經濟圈。一位在 Instagram 上擁有 30 萬追蹤人數的「省錢點數大師」Nonoko 透過活用點數,不但還清了丈夫 300 萬日圓的債務,還養活了兩個小孩。「活用各種點數服務,不但可以省錢甚至還能夠存錢。」 Nonoko 原本覺得累積點數很麻煩,但是習慣之後,才發現活用點數實在好處多多。

雖然低風險低回報 還是要花點時間做功課

「這是一個低風險、低回報的賺錢術。」 Nonoko 笑著說 「反正也沒有什麼損失,像我現在不管是出門用餐或是繳交電話水電費,全都用信用卡支付,而且繳款時間都會選在信用卡公司舉辦點數加倍活動的時候。 」對於 Nonoko 來說,唯一較麻煩的就是要事前收集這些信用卡公司或是電子支付系統的活動訊息。「反正錢都得要花,多花一點時間收集資料,多拿些點數也不是壞事啊。」當 Nonoko 決心要好好研究日本各種點數服務系統之後,他同時開了一個 Instagram…

--

--

Joel Fukuzawa
Joel Fukuzawa

Written by Joel Fukuzawa

福澤 喬_東亜人間社会観察,喜歡讀書與你分享。每天兩分鐘帶你窺探東亞的社會文化動態與經濟趨勢。所有文章不提供免費轉載,如有合作需求請先 email :fukuzawanewmedia@gmail.com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