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從江戶切子看到傳統產業如何從創新中走出來

Joel Fukuzawa
4 min readAug 30, 2020

先來解釋什麼叫做「切子」,所謂切子就是在玻璃製品上使用金剛砂與輪盤等工具雕出花紋的工法。這個技術在江戶末期傳入日本之後,分成了專門生產外銷觀賞用的「薩摩切子」以及走入尋常百姓家的「江戶切子」。一般來說「薩摩切子」比較厚實,就像當時在中國生產的瓷器一樣,屬於輸往歐美的藝術品。但是江戶切子就不同,從明治維新開始,就被明治政府列為指定輔導產業,生產各種食器、油燈電燈的燈罩,整個產業做得紅紅火火。但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江戶切子產業一下從雲端掉到了地獄,職人們收到徵召令全被派到前線打仗。戰後,部分職人回到崗位,再起爐灶,使得江戶切子再次成為日本獲得外匯的重要出口項目。但是好景不常,隨著大量的工廠自動量產化,不但手工的外銷訂單減少再加上日本少子高齡化,這些職人們的技藝開始凋零,江戶切子產業也面臨了後續無人的危機。

不斷累積創新 才能成就新的傳統

「堀口切子」第三代社長堀口徹的祖父堀口市雄向當時最有名的職人大橋德松拜師學藝之後,開始經營這家「堀口切子」工坊。堀口切子經歷過江戶切子最輝煌以及最低迷的時期,面臨江戶切子的產業危機,現在接棒的堀口徹想出了一套傳承技藝的方法:「想要到堀口切子工作,有一個條件。就是入社學藝,一旦學成之後,至少要培養一名以上的後輩。如果想要獨立門戶也可以,必須要開門收徒傳承江戶切子的技術。」對於堀口徹來說,江戶切子現在面臨最重要的課題是「傳統」與「創新」該如何融合?堀口徹說:「對於江戶切子來說,傳統與革新是同義詞。現在一點一滴累積的創新,未来就能成為江戶切子的傳統。」秉持這樣的理念,他成功培養出一名年輕的職人,今年才才 31 歲的三澤世奈。

女性職人從感性發想 為江戶切子找出路

日本江戶切子職人現在只剩下 100 名左右,當中只有一成的女職人ˋ,三澤也是這當中的一個。「我在唸高中的時候,就很喜歡各種閃閃發亮的東西,像手機上貼鑽,或是幫同學朋友們做美甲彩繪。看到大家喜歡我的作品,那種開心的表情覺得很滿足。」三澤世奈回憶與江戶切子的緣分,是在一個美容院裡看到堀口徹做的乳液罐。「當時看到那麼美的切工,立刻就被吸引住。立刻找到堀口社長想要拜師學藝,卻被以不缺人的理由回絕。」但是三澤並沒有因此打消念頭,他幾乎每天都會去查看堀口切子的網站,看看有沒有徵人啟事出現。好不容易在 2014…

--

--

Joel Fukuzawa
Joel Fukuzawa

Written by Joel Fukuzawa

福澤 喬_東亜人間社会観察,喜歡讀書與你分享。每天兩分鐘帶你窺探東亞的社會文化動態與經濟趨勢。所有文章不提供免費轉載,如有合作需求請先 email :fukuzawanewmedia@gmail.com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