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將社會流動的情感指數化 能夠即時了解大眾心理的向背
日本社會是一個很重視「周遭空氣」的民族,這裡說的「空氣」不是我們日常所呼吸的空氣,而是大小群體所營造出來的氛圍,在日文中,如果說某個人非常 KY (空気が読めない)直接翻譯是「不會解讀空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那個人很白目」。這種空氣感在公司、學校這些團體裡,可以從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讀到現在「空氣」的趨勢,但是如果大到一整個社會,能不能即時讀出現在社會瀰漫的是哪一種「空氣感」?野村綜合研究所與筑波大學系統情報系佐野幸恵助教,從 2015 年開始,花了六年的時間整理了一套日本的空氣感指數的計算方式,這套指數還能有效觀察到日經指數的波動狀況。
緊急事態宣言發布 社會充滿怒氣
由野村總研所發表的日本空氣感指數,主要是收集日本國內主要的社群平台上的各種公開貼文,從貼文的內容進行大數據分析,並且分離出包括開朗、混亂、消沈、生氣、緊張以及疲憊,六種情感指標。例如,公開貼文中出現像是開心、高興、愉快、活力這些屬於「開朗」的關鍵字的時候,日本社會的「開朗」指標就會往上升,但是如果出現了傷心、難過、鬱悶的貼文時,屬於「低沈」的指標就會往增加。這些指標的計算方式,不是單純計算有多少貼文而已,還包括轉發的次數以及留言的內容,當然,如果遇到同一個帳號反覆貼出類似的貼文,也會被排除在計算範圍之外,避免個人情感影響到指數的正確性。例如 2020 年第一次緊急事態宣言一發佈,日本社會的「生氣」指數衝到高峰,當緊急事態宣言解除之後,日本社會的「開朗」指數立刻旱地拔蔥似的拉高,這也意外的比民調更容易判讀出民眾對於政策的支持程度。
開朗指數與日經指數連動 趕緊保持好心情
野村綜合研究所也發現從 2015 年~ 2021 年所整理出來的日本空氣感指數中的開朗指標與日經指數有著明顯的正相關,相關程度高達 0.44 。野村綜合研究所數據科學研究室的田村光太郎說:「空氣感指數可以從巨觀的角度判讀即時的日本社會空氣感,也能夠分別就不同的事件解析政策或是社會事件對於日本民眾所帶來的心理影響。」像是 2 月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