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女性最新擇偶標準 必須要具備生活力、生產力以及生存力
經常聽到男性動不動就會對交往對象的女性從身材到容貌品頭論足,但是女性在擇偶條件上的嚴苛,似乎也不比男性們來得差。日本女性過去對於男性曾經有過 3 高的選擇標準,男性必須具備高學歷、高收入還得要長得夠高,才有資格進入擇偶的射程範圍。當時的女性會有這樣的想法,與其說是虛榮心作祟,還不如說是環境造成的影響,在泡沫經濟時代,如果沒有一個體面的學歷、豐富的收入以及高挑身材的對象,很容易被掩沒在追逐金錢的浪潮中。女性在自我保護的危機意識下,選擇 3 高男子就成了一種必然。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推演,日本女性的擇偶標準也不斷的靈活調整,從泡沫經濟時代的 3 高,演變到後來平成不況之後的「 3 平、4 低、3 強」,一直到現在令和時代的最新標準「 3 生」這一連串的推演過程,如果配合上當時的經濟環境與社會狀況加以分析,可以理解社會環境與人們擇偶條件有著微妙的連動性。
泡沫經濟生活無限美好 男性條件要聰明、富有以及帥氣
大約在 1986 年~ 1991 年之間,女性擇偶的對象被歸納為必須要高學歷(至少要名門大學或是研究所畢業)、年收入要超過 1,000 萬日圓以上,最重要的是身高至少要 180 公分,在當時被稱為「 3 高」的擇偶條件。當時上班族每個月光是口袋的零用錢至少有 7 萬日圓以上,未成年都可以申請到數百萬日圓的貸款,更別說企業要找畢業生來面試,還必須要付給面試的學生每個人 3 萬日圓的交通津貼,而且企業每年的員工旅遊,幾乎都是歐洲、夏威夷這些地區。平成出生的年輕人光是聽到每回面試都能夠拿到 3 萬日圓的交通津貼,大概就已經下巴掉在地上,認為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平行世界。想一想,那時候的應屆畢業生,只要一個月多面試幾家,幾乎整個月的生活費都不成問題,在這樣的環境下,女性們擇偶條件開出「 3 高」,也不太會讓人覺得意外。
泡沫經濟破滅之後 重回現實人間 4 低標準才是王道
不過,當泡沫經濟崩壞之後,到了 2012 年日本普通上班族的年平均收入從泡沫經濟時期的 680 萬日圓下降到 470 萬日圓不到,婚姻市場上,最受歡迎的族群,不再是正好 30 出頭歲,剛進入適婚年齡的年輕小伙子,而是有點經濟能力的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