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在中國宣告失敗的共享雨傘 為什麼能在日本欣欣向榮?

Joel Fukuzawa
5 min readJun 14, 2019

「共享經濟」在中國不再像前幾年那麼閃閃發光,共享汽車、共享單車、共享公寓到共享雨傘,紛紛傳出破產或是轉型。不過在中國被證明失敗的共享雨傘,最近卻在日本意外的發展起來,不但日本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 JR 東日本宣布投入資金共同營運,服務範圍還從東京擴大到福岡等日本其他城市,為什麼在中國失敗的商業模式卻在日本可以閃閃發光?有人把這歸結到民族性,或許太過簡單粗暴。中國共享雨傘失敗經驗的前車之鑑,應該才是讓日本共享雨傘可以躲開許多障礙的最大因素。

iKasa 不自設 APP 透過 Line 好友就能完成租借

日本的共享雨傘 iKasa 使用模式很簡單,只要在常用的通訊軟體 Line 上加入 iKasa 好友,就可以通過掃 QR-Code 的方式取得雨傘的開鎖密碼,歸還的時候把雨傘收好放回固定的傘架,掃描傘架上的歸還 QR-Code 就可以。租借不用繳付押金,一天的使用費是 70 日圓、一個月 420 日圓,如果租借超過 6 天等於一整個月都可以免費使用這把雨傘,如果真的喜歡的話,一把雨傘的售價是 840 日圓。這些結算費用都會透過 Line 電子支付系統直接扣款,所以對消費者來說,並沒有太多使用上的門檻。

共享 e 傘手續繁瑣 遠水救不了近火

反過來看中國的共享 e 傘的借用模式,必須要先下載專屬 APP 接著要透過實名認證、帳戶連結以及繳付押金等等程序才能正式開通使用,光從這一個部分就可以來想像一個場景:會想要使用共享雨傘的消費者,應該是突然之間下雨卻忘了雨傘的人,如果他還必須透過這些繁瑣的認證程序之後才能使用雨傘,究竟有多少人會有耐心持續完成所有動作,很值得商榷。再加上這些共享雨傘就像中國的共享單車一樣,大都不設置專屬傘架,採取的是髓手可借隨手可還的「便利性」,這不但影響城市市容,或許也是歸還率無法拉高的另外一個因素。

--

--

Joel Fukuzawa
Joel Fukuzawa

Written by Joel Fukuzawa

福澤 喬_東亜人間社会観察,喜歡讀書與你分享。每天兩分鐘帶你窺探東亞的社會文化動態與經濟趨勢。所有文章不提供免費轉載,如有合作需求請先 email :fukuzawanewmedia@gmail.com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