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國際緊張局勢升溫 日本軍需產業卻逐漸退出舞台
隨著烏俄戰爭以及中國不斷對於東亞周邊進行軍演騷擾,日本國內也開始認真的討論提升防衛經費預算的問題。二戰結束之後,日本的軍需產業在武器輸出三原則的規定之下,不得對其他國家供應軍火以及周邊產品,只要與軍事有關的零部件,都必須經過日本政府的審核批准,才能放行。這樣的現象造成了日本國內的防衛產業猶如風中殘燭。幾家專門提供自衛隊相關零部件大廠,紛紛宣佈退出軍需防衛產業,也使得日本自衛隊基礎的硬體零部件,即將面臨無法從日本國內調集、維修的窘境。像是日本油壓機大廠萱場製造所( KYB )今年 6 月宣布從航空機器事業退出,二次大戰期間,萱場製作所生產的油壓腳架是零式艦上戰鬥機不可或缺的零件,也在戰爭期間發揮大放異彩。二戰結束後,萱場製作所的油壓裝置以及煞車,活用在空中自衛隊使用的 C-2 運輸機以及波音 777 客機上。
零式艦上戰機的靈魂 油壓緩衝器製造商宣布撤退
最近這幾年萱場製作所的油壓裝置技術,擴大到包括四輪車、二輪車以及建設用的工程機械油壓緩衝裝置上。原本 KYB 可以平順的維持航空機械事業以及路上的機動車輛事業雙軸線營運。但是 2020 年疫情爆發後,航空業的需求突然嘎然而止。來往國際間的旅客歸零,使得航空公司對於新型客機的需求也隨之驟減,同時影響到 KYB 這些零件供應商的業績。雖然 KYB 在防衛用航空器上,還有自衛隊的訂單,不會受到景氣以及原油價格的影響。但是由於日本法規規定,萱場在軍用零件上,也只能與自衛隊做生意,萱場如果想要光靠防衛用航空器的零件訂單撐起一整個航空事業部,顯得不切實際。根據日本航空宇宙工業會前會長村山滋的分析「在日本,普通製造業的平均利潤率大約是 7.2% ,但是防衛用航空器的平均利潤率遠遠低於 7.2% 這個數字。
武器輸出三原則 軍需產業只能靠自衛隊的預算生存
不只是 KYB 這家公司,許多知名的日本企業,像是三井 E&S 造船、橫河電機、旭硝子(AGC )也都表明將從國防軍需產業中撤退,他們的產品包括戰車履帶、船隻以及各種電子設備,這些產業撤退的最大問題幾乎都是「投入軍需產業,只能做自衛隊的案子,整個部門的成本還必須靠別的團隊支撐。」日本政府雖然在 2014 年 4 月制定了防衛裝備品可以海外輸出的規定。但是 8 年過去,現在完成海外輸出的,也只有三菱電機賣給菲律賓軍方的警戒管制雷達裝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