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全家便利商店的媽媽食堂引起性平爭議 雙方陣營大打口水戰
四年前( 2017 年)全家便利商店為了強化自有品牌系列商品,特別針對一個人生活的年輕上班族推出一系列即食小菜,同時幫這系列取了個名字:「媽媽食堂(お母さん食堂)」。根據全家便利商店的新聞稿,叫做「お母さん食堂」的用意,是希望能讓在外地工作打拼的遊子們,尤其在孤食化嚴重的都會生活中,讓他們感受到一點點家常菜帶來的溫馨。去年,全家便利商店特別找了香取慎吾穿著割烹服裝扮成媽媽的模樣當媽媽食堂第三代的代言人。全家便利商店的媽媽食堂有賣咖喱飯、豬排飯、麻婆豆腐還有各種小菜。一直到這裡,這個系列商品看起來似乎沒什麼問題,而且也的確也溫暖了年輕上班族的胃還有想念家鄉味道的心,具有一定的口碑。去年卻有三名高中生在日本女童子軍協會的協助下,在 chang.com 網站上發起要求全家便利商店更正「媽媽食堂」命名的署名運動,意外引發了女權主義以及反女權主義雙方的支持者在網路上的口水戰。
亞洲國家固有的男主外女主內 潛意識誤導社會性別觀感
這幾位發起「媽媽食堂改名運動」的高中生是這麼主張:「我們憂心這種把母親與料理、家事畫上等號,帶有無意識性別偏見的商品,會導致社會對於性別的錯誤認知,所以主張全家便利商店的媽媽食堂系列(お母さん食堂)應該更改商品名稱。」經過了長達三個月的投票,因為連署民眾只達到 7,268 人,並沒有跨過 change.com 需要的 1 萬名連署的門檻,而告一段落。但是這件由高中生提出來,關於性別平權的爭議,引起了不少討論。一個高中生在聯署網站上留言:「前幾天才在學校學到性別平權,但是在講究男主外、女主內的日本社會,我們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去改變。」根據日本國立青少年教育振興機構一份關於「青少年的體驗活動意識調查」中,小學 5~6 年級的男女小朋友當中,有超過七成的小女生在家裡會幫忙料理,但是只有一半的小男生會幫忙準備料理。這些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他們長大之後,還是會「自然而然」的認為家事、育兒應該由女性負責。
提問太過直接刺痛雙方 真假訊息滿天飛成了泥巴仗
這些高中生提出來的問題,雖然立意、想法都沒有錯,但是,或許提問的方式太過直接,反而引起了女權主義與反女權主義雙邊陣營的相互叫陣。先是有人在社群媒體上發出批判:「這根本是妨害業務」、「表現自由的侵害」還有人說這些高中生是「反社會運動」的陰謀者。引來日本知名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