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來自美國的桌遊:從《THE CHECKERD GAME OF LIFE》到《THE GAME OF LIFE》

Joel Fukuzawa
Nov 14, 2024

--

「人生遊戲」的歷史可追溯至1860年,由美國麻薩諸塞州的印刷商米爾頓・布拉德利(Milton Bradley)創作的《THE CHECKERD GAME OF LIFE》。布拉德利將人生的各種事件結合於棋盤遊戲中,並在遊戲設計上融入了聖經教義,以積善行為得分的方式傳達教化意涵。這款遊戲不僅是消遣娛樂,還是對當時美國社會價值觀的呈現,以生活中的各種抉擇來教育人們在生命旅途中需謹慎前行。1960年,該遊戲經過重新設計後更名為《THE GAME OF LIFE》,成為當時美國深受喜愛的家庭遊戲之一,其目標設計在於模擬現實生活中的起伏與挑戰,讓玩家在遊戲中探索人生中的成敗,這樣的設計也延續至後來的改版與各國翻譯版。

日本版《人生遊戲》的引入與興起:體現「美國夢」的時代象徵

1968年,日本玩具公司Takara Tomy將《THE GAME OF LIFE》引入日本,並將其翻譯為「人生遊戲」,成為日本遊戲文化中的經典之一。在日本高度經濟成長的時代背景下,這款遊戲迅速受到廣泛歡迎。日本版人生遊戲早期的內容體現了「美國夢」的象徵意涵,遊戲內的設定如工作、婚姻、財富累積等方面正映照出當時日本家庭的生活期望。首代人生遊戲創下300萬台的銷售佳績,並以「人生、有山有谷」的口號深入人心,進一步加深了其在日本家庭中的地位。隨著時代的推進,人生遊戲不斷推出新版,涵蓋當時社會的流行元素,逐漸成為一個反映時代變遷的象徵。

多元化的版本演變:融入日本文化與時事熱點

隨著日本社會的演變,人生遊戲在不同時期推出了多種具體特色的版本,以吸引玩家興趣。1983年推出的第三代版本引入了更多日本的文化元素,如「寄送年末禮物給照顧過自己的人」的遊戲格,反映出日本重視禮節與人際關係的文化。1989年的「平成版」更增添了當時的社會熱點,如「消費稅上調前囤積二級酒」等社會現象,使遊戲緊扣時事話題,吸引了廣大玩家。此後的人生遊戲持續改版,以便更符合當時代的日本生活與社會變化。例如,2019年因應日本改元至令和,推出《令和版+》,以「人生的價值不僅是金錢」為理念,新增了「競爭粉絲數」的機制,讓玩家可以扮演網紅角色,體現了數位時代的社交媒體流行趨勢。

「100年人生遊戲」:幸福度取代財富的全新遊戲觀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加劇,日本社會開始思考長壽社會中的幸福與生活價值。在這樣的背景下,博報堂旗下的「100年生活者研究所」與Takara…

--

--

Joel Fukuzawa
Joel Fukuzawa

Written by Joel Fukuzawa

福澤 喬_東亜人間社会観察,喜歡讀書與你分享。每天兩分鐘帶你窺探東亞的社會文化動態與經濟趨勢。所有文章不提供免費轉載,如有合作需求請先 email :fukuzawanewmedia@gmail.com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