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令和元年五月一日啟動 一場日中古典文學的角力賽
2019 年的四月一日對日本人來說是個很特別的日子,每年這個時候都是日本企業的行銷部愚人節創意大爆發的時候,不過今年的愚人節日本人很正經,因為影響到他們未来幾十年的年號,就在這天發表。當時間過了預計發表的 11 點 30 分還沒看到官房長官的身影,記者會場開始出現竊竊私語,不少人不安的猜測,是不是年號出了什麼狀況?直到 11 點 40 分官房長官菅義偉走進了記者會場,拿起了新年號「令和」的牌子對著鏡頭的時候,大家才真正放下了心。
一元復始春風吹 草木爭萌氣象新
「令和」這個陌生的詞,取自於當年集合全日本從庶民到天皇吟唱的和歌選集「萬葉集」的內容,那段描述新年過後春天將至的景象:「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薰珮後之香。(初春の令月にして、気淑く風和ぎ、梅は鏡前の粉を披き、蘭は珮後の香を薫らす)」翻成白話文的意思就是「初春的吉月,氣清風和,梅花猶如妝前的粉黛,蘭花宛如腰間玉珮的薰香」。在過去的 1300 年間,日本的年號從大化到平成總共有 247 個年號,使用的出處全都來自於中國史書的四書五經,不但有濃厚的中國色彩,還帶有一點讀書人的嬌氣。而這一次選用集結當時日本社會各階層創作文學作品「萬葉集」,尤其選用了描述春暖花開新年氣象的這首詩歌為基本,萃取當中「令」與「和」兩字組合成新的年號,主事者用心良苦可見一斑。
昭和天皇駕崩後 反對中國古籍的聲浪就已經出現
很多人以為安倍政府這次會使用「萬葉集」當成年號的參考古籍,是有意與鄰近的經濟強國中國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有可能只是一個誤會,其實早在 30 年前昭和天皇駕崩之後,日本就有一群學者提議不要再選用中國古籍當成年號的參考書目。但是最後發表的「平成」依舊是選自書經當中的「地平天成」以及史記的「內平外成」。甚至更前面的昭和也是選取自書經的「百姓昭明、萬邦協和」,而「明治」以及「大正」的用字更是來自於易經。所以當明仁天皇宣布要在 2019 年退位之後,日本國內反對年號使用中國古籍的人士就開始高喊「為什麼日本的年號要用中國人的古籍呢?」其中反對聲浪最大的應該是現任日本財團會長笹川陽平,他在 2019 年 1 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