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世代觀念斷層 老害成了網路熱搜詞
日本的世代差異有多大?從 twitter 上搜尋「老害」兩個字,可以找到一堆不堪入目的罵聲,大概就能感受當中的嚴重性。尤其,這兩天大阪為了是否要廢除大阪市與大阪府合併成大阪都舉辦了市民投票,從投票結果來看,反對比贊成票數多了兩萬票。投贊成票的年齡層集中在 20~40 歲,但是大部分超過 60 以上的老人們投下了反對票,他們所抱持的理由是「大阪市已經有超過 130 年的歷史,不能輕言廢除。」這樣的理由,對於希望透過改制後,從中央獲得更多生活補助與福利的年輕人來說,根本難以理解,這也讓不少年輕人在社群網站上留下激烈的言論說:「絕對不允許這些老人們,就這麼幸福的死去!」根據日本筑波大學社會學教授土井隆義的分析,現在的年輕人會與老人家們出現這麼嚴重的價值落差,最主要還是在於成長環境出現了兩條嚴重的「分斷線」。土井教授分析,這要從現在的老人他們青年時代 70~80 年代,是日本政治變化最大的「鬥爭」年代講起,當時他們是在美日安保條例、赤軍連暴動一連串激進的社會氛圍中成長。
日本戰後歷史造成三塊世代分裂
但是當日本社會進入 90 年代之後,政治口號、世代鬥爭漸漸的成為「死語」,日本社會進入了成熟穩定期,在這個時代環境下長大的年輕人,在價值觀上與上一個世代完全不同。接著日本又從經濟高度發展的高原期向下滑坡,長達 30 年的泡沫經濟崩壞,使得在這一段期間長大的年輕人,又與經濟高度成長期的中年日本人們觀念不同。日本社會因為社會背景不同,出現了三段不同世代的斷層。就業冰河期世代的 20 歲左右的年輕人,與經濟高度成長期長大的 50 歲中年人之間有斷層,而 50 歲的中年人與 60 歲以上的高齡老人也有著思想上的衝突,這也是現在日本社會隱藏的世代危機。
現代年輕人享受不到經濟發展紅利 卻要背負經濟停滯的代價
在上智大學唸書的足立雅美就說:「每次要去車站搭車,總會遇到一些年紀很大的老伯,嘴巴喜歡碎念,年輕人走路慢慢吞吞,就是要掩蓋他們喜歡插隊的壞毛病。」雅美說,剛開始的時候還會覺得這樣的阿伯很可憐,但是後來越想越生氣。「他們感覺就是看不起年輕人,討厭年輕人。」雅美對於自己的未來很悲觀,想到萬一如果沒有結婚一個人生活的話,老的時候一定要好好找一間老人院待著「我才不想要孤獨死在家裡。」可是當他去醫院看病的時候,看到一群老人坐在候診室門口很開心在聊天,心中無名的火又冒了出來「看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