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不但要起而行還要言之成理 領導人的語言魅力關乎成敗
政治人物在非常時期,說出來的話是否具有群眾魅力,很容易帶動社會的情緒朝向不同的方向前進。新型冠狀病毒使得日本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連續兩次分別由前首相安倍晉三以及現任首相菅義偉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在這場被部分日本媒體稱為「國難」的防疫作戰中,兩位前後任首相,發布宣言時,所表現出來的語氣、表情以及用字遣詞,都有著明顯反差與對比。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不但表情、語氣堅定,而且幾乎不用看著稿子就能夠侃侃而談,在宣言的用字上,他最常用的是「です」這類肯定的結尾。現任首相菅義偉在宣布緊急事態宣言的時候,反而謹慎的看著文稿的字面複誦,深怕講錯任何一個字,語氣裡讀不出堅毅果斷的訊息,而且菅義偉還有一個口頭禪,他喜歡用「と思います」(我覺得、我想…)。這樣的語法在日語一般的對話中,充滿了柔和的美感,但是在面臨國民生命安全、國家安全危機上,卻少了一點領袖該有的決斷力。
害羞內向的菅義偉 缺乏語言溝通的技巧
身為一個國家領袖,面臨日本每天的確診人數超過 7,000 人以上的場合,菅義偉在鏡頭前略帶著緊張的表情,時而靦腆,偶爾又在不該露出笑容的時候,出現了帶著違和感的笑容,反而讓日本民眾更不容易與首相共情,團結一心。有些記者會替菅義偉辯護說:「孔子說巧言令色鮮矣仁,菅總理重視的起而行,不是坐而言。」不過,從二戰期間英國首相邱吉爾以及美國總統羅斯福對全國民眾的演講中,可以發現他們反而知道要先透過堅定的言語溝通,才能穩住國內的民心。
言而有信 取信於民 才能獲得支持
但是從去年 9 月菅義偉就任總理以來,一直到去年 12 月中為止,短短的三個月,日本民眾對於內閣的支持度下降了 20 幾個百分點,這當中除了防疫政策決斷遲緩,菅義偉不像前任首相安倍晉三善於透過各種不同媒體與民眾溝通,也是讓民眾失去信心的重要原因。尤其在 12 月中菅義偉參加了一場由 8 個平均年紀超過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