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M 型化社會與網路電商 造成實體零售通路地殼變動

Joel Fukuzawa
5 min readNov 29, 2019

東京的日本橋可以說是日本百貨業的大本營,日本最早由三井財團與越後屋合併的三越本店 1904 年在日本橋成立。從那時候開始,進出三越本店的老客人幾乎都是日本上層的名流貴婦,店裡陳設的商品也都是價格不菲的高級名牌服飾配件。不過最近日本橋的三越百貨公司卻宣布要引進家電量販店 BICCAMERA ,在館內設置一個大約 1,200 平米的專門銷售高級家電的樓層,這個消息一出來,在日本的百貨業界掀起了不小波瀾。一位在日本百貨業界幾十年的資深從業人員剛聽到消息,還以為是聽錯了?畢竟日本橋三越本店與家電量販店的經營型態以及客層,想要兜在一起,得要有多大的想像力。

高檔百貨商店講究 高級、優雅以及客製化

日本橋三越本店的前身是 1673 年創立的和服店「越後屋」,他們改變過去雜貨店和服店,必須請個伙計在門口先聽客人要買哪些東西,再去倉庫找商品的銷售型態。建立了將商品全部陳列出來,客人選到喜歡的商品,再到櫃台用現金結帳,這也是近代日本零售業制度的濫觴。隨著時間的推移,越後屋從江戶時代的和服專賣店轉型到明治時代開始販售各式歐美進口洋貨,當時日本華族們如果想要買些西洋的化妝品、帽子或是嬰兒用品,只有日本橋的三越本店的商品最齊全。到了 1923 年發生了關東大地震,日本橋三越本店也開始提供一般生活所需的食品、食材、玩具以及日常用品。不過,不論怎麼變化,日本橋三越本店所服務的客層,一直都是屬於社會的富裕階級,所以在店員的訓練以及服務上,也比其他百貨公司的要求來得更高。

實體通路轉型關鍵 擺脫過去的成功模式

但是即便如三越本店這麼高檔的百貨公司,依舊難敵網路世代的洪流。這幾年許多百貨公司由於業績下滑,使得許多百貨公司主導營運的櫃位賣場開始縮小,這些百貨公司漸漸的轉型成場地租賃的商場模式。像是大丸松坂屋百貨公司的母公司 J. Front Retailing 就標榜要「脱百貨公司」,他們旗下位在澀谷的 PARCO 最近才剛重新改裝開幕,除了使用機器人導覽之外,最大特色就是放棄了過去百貨服飾賣場大坪數的思維,將客戶導流到網上購物才是他們真正的目的。 2017 年在東京銀座開幕的 GINZA SIX 也一樣不再採用百貨業常用的包底抽成的商業模式,改成只收進駐廠商每月租金,現在連日本最大的百貨集團三越伊勢丹的營業模式也逐漸往這個方向靠攏。

--

--

Joel Fukuzawa
Joel Fukuzawa

Written by Joel Fukuzawa

福澤 喬_東亜人間社会観察,喜歡讀書與你分享。每天兩分鐘帶你窺探東亞的社會文化動態與經濟趨勢。所有文章不提供免費轉載,如有合作需求請先 email :fukuzawanewmedia@gmail.com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