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模型:展現日本美食魅力的秘密武器
東京合羽橋除了可以買到各種不同的調理器具之外,這裡的食品模型也是一大亮點。日本最早的食物模型,可以追溯到 1917 年的京都,當時在東京專門製作人體模型的職人西尾惣次郎,被京都的島津製作所找來幫忙當地的衛生所製作一些改善國民飲食習慣的教學食材道具。當時製作模型的主流方式,是用石膏做成模型灌蠟,但是石膏與食品之間,總無法做出很細緻的模子。於是西尾改用寒天包裹著食品,成型之後再將蠟灌入,成功的做出教學用的食材道具。隨後在 1900 年前後,日本掀起一波到百貨商場的餐廳、美食街用餐的風潮。由於百貨店經常人潮眾多,為了要加快客人點餐買餐券的速度,白木屋(後來的東急百貨店)乾脆找人製作每一道餐點的模型,然後在食物模型前面擺上一本餐券,想要吃什麼,直接撕下模型前的餐券,拿到櫃檯付費點餐。
最早的訂閱制商業模式 每個月租用食品模型
當時的食品模型是在白蠟上塗上顏色,缺點是擺沒多久就會因為氣溫等因素,變形變色。這時候另外一位在東京日本橋的人體模型職人須藤勉,將石蠟、木蠟幾種材質混在一起,做出食品模型之後,再用油畫的顏料上色,才解決了容易變形褪色的問題。不過,食材模型真正被廣泛使用,應該是 1932 年由一個便當屋的老闆岩崎瀧三所創立的「食品模型岩崎製作所」打下了基礎。岩崎瀧三用一個月租金是每道菜 10 倍的價格,將食品模型租給餐飲店。這對於餐飲店來說,不需要每次開店就做一盤菜放在門口,而且如果菜單換了,也能讓岩崎製作所提供不同的模型。從此,餐飲店門口擺上一排食品模型,就成了日本餐廳的特色。岩崎瀧三的孫子岩崎雅明說:「可以看到每一道菜的樣子以及份量,這成了到外頭吃館子,最重要的娛樂。」
食品模型的材料改變 也影響到了銷售的商業模式
但是好景不常,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日本國內的物資進行全面管控,想要在餐廳門口擺上一整排的食物模型當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戰後直到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