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電商購物平台再進化 瞬間移動到實體店鋪的購物模式

Joel Fukuzawa
4 min readDec 5, 2019

隨著交通便利、人口減少以及網路電商發達,日本的地方百貨公司長年虧損的情況早已經不是新聞,日本百貨零售業全盛時期的 1990 年達到 6 兆日圓的市場規模,現在卻縮小到只剩下四成不到。為了生存,這些百貨公司絞盡腦汁投入鉅資進行樓層改裝,將目標指向逐年增加的外國觀光客,但是這些方法對於都會區的百貨公司或許有用,不過光做這些改變,期待重新回復到過去的榮景,恐怕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百貨零售業在後數位生活時代,該如何結合實體通路以及網路電商的優點,迸發出不一樣的火花?才是零售業者必須思考的課題。

傳統百貨公司 不再是牽引地方經濟的火車頭

過去,百貨公司是在地街坊富庶繁華、帶動區域經濟的火車頭。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時代裡,家裡成員有著更多可以分配享用的時間,親朋好友偶爾逛逛百貨公司,看看有哪些新鮮時髦的玩意兒,也是一種休閒娛樂,從某個角度來看,百貨公司從過去就一直扮演著「體驗型商店」的角色。但是隨著時代的推移,現在百貨公司在消費者心中卻發生了些許的改變,就像前面提到的,隨著網路電商以及交通便利,即便有了百貨公司也不一定是帶動地區的經濟活動的票房保證,在台灣,如果真的想要出門買東西,到 Costco 或是 Outlet 不論在價格優惠或是娛樂性上,都比百貨公司來得更具魅力。

零售業的櫃位人員 才是真正的軟實力

現在還願意到地方百貨公司消費的客層當中,很多都是因為百貨公司有一群瞭解商品的櫃位人員。日本這些地方百貨公司的老店員們,不但具備了商品的專業知識,他們還懂得前來消費的常客,每個人不同的需求。這個優點並不是購物中心或是 outlet 所能夠取代的。櫃位人員提供購物的諮商,甚至當專櫃有新商品進櫃的時候,他們會特別打電話通知老客人們,哪些商品很適合,可以來櫃上看看。這種看起來沒有什麼效率的銷售模式,反而在數位極度進化以及資訊爆炸的現代社會中,顯得更佳可貴,畢竟他們幫消費者提前整理了龐大的資料,同時做出了客製化的專業推薦。

--

--

Joel Fukuzawa
Joel Fukuzawa

Written by Joel Fukuzawa

福澤 喬_東亜人間社会観察,喜歡讀書與你分享。每天兩分鐘帶你窺探東亞的社會文化動態與經濟趨勢。所有文章不提供免費轉載,如有合作需求請先 email :fukuzawanewmedia@gmail.com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