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準時下班卻不想回家 一年薪水少了 87 萬日圓!

最近剛播完的連續劇「我要準時下班」引起了不小共鳴,這齣日劇把長久以來存在日本職場的不合理現象以及過時的勞資觀念描寫得淋漓盡致。日本自從 2018 年推動勞動方式改革(働き方改革)之後,許多已經習慣早出晚歸的上班族,突然之間有點不知所措,他們只好選擇在街上漫無目的的遊蕩,這些人被稱為 Furariman (四處遊蕩的工薪族)。根據瑞穗銀行綜合研究所的統計,日本因為實施勞動方式改革,企業每年節省下來的加班費高達 5.6 兆日圓,這群少了 5.6 兆日圓的上班族下班的生活到底成了怎麼樣的型態?

企業準時關燈 上班族被趕到車站附近閒晃
下午五點之後,在東京新橋附近閒晃的上班族明顯增加,過去這個時候他們幾乎都還在公司裡加班,但是隨著勞動方式改革實施之後,有些公司到晚上七、八點被要求樓層全面熄燈,他們被「強迫」必須要提早離開辦公室,成了街頭晃蕩的 Furariman 。日本戰後有一段時間薪資制度是以必須符合提供家庭生活基本開銷的「生活給」制度,但是到了泡沫經濟之後,由於經營環境以及經濟景氣改變,許多企業改成了以「成果主義」訂定基本薪資的給薪方式。

不加班!上班族一年少了 87 萬 企業省了 5.6 兆日圓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數據,這幾年日本上班族平均每人每月的加班費佔了薪資收入的 6% 左右。如果依照最新的規定,一年加班時數不得超過 720 小時,也就是每個月加班時數上限為 60 小時來計算,一個人每年的薪資將會減少將近 86.7 萬日圓左右,日本企業因此每年所節省下來的加班費將會超過 5.6 兆日圓。過去上班族靠著努力加班賺錢,因為加班費是家庭開支中,非常重要的經濟收入。但是從這個結果來看,原本是希望上班族不要過勞的美意,反而成了資方節省人事開銷的好藉口。為了紓解員工因為加班費減少而產生的不滿,有些企業會把節省下將近 10 億日圓的加班費,轉換成每個月的工作獎金轉發放到員工手上。或者像 ORIX 集團在公司內部設立「自我增長獎金制度」,將每年省下來的加班費轉換成員工福利金,每年每人可以因此多領 6 萬日圓左右的獎金去參加各種資格檢定或是語言學習。有些公司乾脆把這筆原本要當成加班費的預算直接了當改成「不加班獎金」,只要員工一個月中每天都準時下班,就可以領取 1 萬 5,000 日圓的不加班獎金。

回家老婆小孩吵 不如在外頭清靜
不過,也不是每一間公司都能夠那麼佛心來著,將省下來的加班費回饋給員工,這也是為什麼到了傍晚,日本街頭的 Furariman 越來越多的原因。這些準時下班的上班族們,有時候為了逃避回家做家事,或是不想回到家就聽老婆碎念、孩子們吵鬧,他們寧可在街頭閒晃。根據朝日啤酒在今年 4 月的一項針對日本 20~60 歲的上班族不分男女共 10,000 人的問卷調查中,發現 10 個人只有一個人準時下班之後會直接回家。他們寧可到書店、居酒屋、咖啡廳甚至家電量販店閒晃,也不願意七早八早就回家待著。

沒有加班費沒有零花錢 只好逛櫥窗
如果這群不回家的上班族願意常到居酒屋、咖啡廳消費至少還能活絡經濟,但是從調查結果發現有將近 47% 的人選擇去書店、16% 的人選擇去家電量販店,超過六成以上準時下班的上班族,會選擇這兩個地方只有一個共同的原因:「這些地方不用花錢」。拉麵連鎖店日高屋以及牛丼店吉野家,發表今年 3~5 月的業績報告中,的確沒有因為正式實施勞動改革而增加來客數。「有可能是因為不加班,所以加班費也沒了,當然沒辦法來小酌一下。」花錢喝酒的人少了,但是坐在咖啡廳打發時間的人卻多了。像是過去以家庭餐廳為主的ガスト,現在把許多位在車站附近的餐廳改裝成單人座位區,看起來就像台灣 70 年代的 K 書中心,一個人的座位前面有電源插座、有 Wi-Fi 用一杯 350 日元的咖啡可以打發一整晚,對上班族來說非常划算。

趁著晚上學技能 才是增加薪水的好方法
不過,原本勞動方式改革的真諦並不是要讓上班族每天多出兩、三個小時四處閒晃,而是希望能夠在這段從傍晚到晚上的時間中,可以有多一點學習、增強技能的機會。畢竟在未来 AI 運用越來越多的社會結構中,固定的作業將會慢慢的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在一家公司從年輕做到老的觀念已經過時,利用業外時間增加自我技能的訓練,對於未来升遷或是轉職也才能更有競爭談判的籌碼。
福澤喬 每天兩分鐘 帶你從縱深潛入 認識日本這個鄰居當了十幾年的記者,希望做的事情就是用文字、影像去傳達心中的一些想法。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也請讓我知道更歡迎Follow
讓我可以調整寫作內容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