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葉子不是藝術創作 而是 ADHD 患者勇敢活下來的軌跡!

第一眼看到這片葉子的時候,馬上就被葉子上描繪的故事所感動,這是「艾摩與小飛龍奇遇記( My Father’s Dragon )」的場景。這張在 Twitter 上的貼文,立刻獲得了超過 15 萬次的點贊,許多人留言說:「好懷念」 、「為什麼可以讓天空的雲與故事結合得那麼恰到好處」、「好想現在就啟動這場夢幻之旅」。這片葉子的作者 Lito 既不是美術科班出身,也沒有經過任何美學的訓練,他大學畢業之後,當了 10 年的上班族,卻因為做事太仔細,動作又很慢,在職場上一直被同事以及老闆認為是個扯後退的絆腳石。老闆看到他經常掛在嘴上的話是:「你連這些事情都做不好,還能做什麼呢?」這十幾年的職場生涯,讓他換了兩次的工作,但是結果都一樣,老闆總是嫌棄他沒有工作效率,讓他成了職場的角落生物。

動作太慢被老闆嫌棄 成了辦公室的角落生物
每天到了上班時間對於 Lito 來說就是一個天人交戰的時刻,到公司又得挨罵,想要把事情做快一點,卻又本能地會希望注意到每個細節。有一天他決定去看醫生,是不是自己真的跟別的同事不一樣。結果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原來他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 )」。這樣的患者會表現出許多不同的形式,在 Lito 的例子中,他的病徵就是對於組織交辦的工作很難快速準確地處理完成。當 Lito 知道自己的狀況之後,他到書店去找了相關的醫學資料研讀後發現,上班族的工作型態並不適合患有 ADHD 的人們,他們反而應該找到一份有足夠時間讓他們專心一意完成的工作。 Lito 說:「那時候我下定決心,不再是去勉強自己當一個不擅長又不合適的上班族,而是找到我可以專心做好的工作,一心不亂的完成它。」 Lito 理解自己的問題之後,決定不去與這樣的症狀戰鬥,而是學習與它共存。

直接面對自己身上的疾病 不去抗爭而是學著共存
雖然 Lito 對自己有這樣的認知,但是社會的現實面卻依舊嚴峻。他到了專門輔導像他一樣身上有著各種障礙無法正常就職的職業訓練所上課,上課沒多就他又開始覺得無聊,於是在講義的邊邊開始試著畫圖。「我根本不太會畫畫,所以與其說是畫圖,還不如說是塗鴉。」有一次他畫了一些奇怪的機械組合,越畫越覺得有趣。接著他把這些組合完成的機械,塗上顏色。漸漸地讓他有了創作的衝動。他開始試著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創作,有原子筆的素描、刮畫或是剪紙,把這些奇怪的機器組合成一整套的作品。但是他總是不滿意,不滿意的心情讓他又開始變得焦慮不安。

生存的軌跡沒有一帆風順 焦慮不安總是如影隨形
去年他嘗試的用黏土做成一隻青蛙,接著用細針筆,花了一天的時間,在青蛙身上畫出不同的花樣。可是他完成這隻青蛙創作之後,心中反而更加的不安焦躁。他在 twitter 上寫下這段話:「當大家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在工作的時候,我在做什麼呢?一定有人會說,那你就去工作啊,可是我就是沒辦法像大家一樣的工作啊。」對於 Lito 來說,這些創作並不是「藝術創作」而是他在尋找「怎麼活下去」的方法。 Lito 每天在焦慮、不安的情緒中度過,他拼命的在 twitter 中衝浪,希望能在這些社群媒體中找到靈感,讓他獲得生存下去的勇氣與依靠。

從雕刻樹葉找到了方向 每天持續不斷的創作是活下去的證明
有一天他看到一個海外的推友用雕刻刀在葉子上的創作,直接衝擊著 Lito 的思緒:「原來葉子可以有那麼細緻的表現!」他開始每天去找葉子創作,然後將這些用雕刻刀刻畫出來的作品貼上 twitter ,他的第一則貼文這麼寫:「現在還不是很細緻,有點不太好意思。」,但是點讚讓他有了信心,從此他每天創作作品上傳到社群網站。漸漸的他的 twitter 追蹤人數因為許多人的轉推,慢慢的增加,甚至開始有些人會私訊給他,希望能夠他合作請他幫忙客製化。「最近我還嘗試用這些葉子做成一整本有故事性的繪本。」 Lito 說:「像我這樣完全沒辦法當一個稱職的上班族,卻又不得不在職場奮鬥的人一定很多。我只想告訴他們,與其勉強自己做一些做不來甚至沒辦法做的事情,還不如趕緊去摸索一條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才是硬道理。」就像艾摩與小飛龍的傳說那樣, Lito 的故事也讓人讀到了背後許多深刻的寓意。
Lito Instagram: lito_leafart
Lito Twitter : @Teriyaki_Cheese
福澤喬,帶你從縱深潛入去認識日本這個鄰居。當了十幾年的記者,希望做的事情就是用文字、影像去傳達心中的一些想法。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也請讓我知道,同時歡迎Follow
這是讓我調整寫作方向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