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透過數位轉型降低人工生殖治療成本 讓婦女們更容易懷上自己的寶寶

Joel Fukuzawa
May 28, 2022

--

日本厚生勞動省年初公佈了最新的人口動態統計, 2021 年日本新生兒的人數為 84 萬 2,897 人比前年減少了 3.4% ,這已經是連續六年更新出生率最低的紀錄,日本在性別平權指數的全球排名也非常不名譽的吊車尾排到了 121 名。從這裡個數字能夠看出,日本社會對於女性工作以及生育環境上的不友善,已經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這當中還有一個不太會被公開提及的課題:「人工生殖」,所謂「人工生殖」的方法大概有兩種,一種是將取出的精子與卵子透過體外授精之後,再移植進入婦女子宮內。另外一種則是使用人工授精,將取出體外的精子注入女性的生殖器中。近年來日本稱得上是人工生殖治療的大國,每年大約有 46 萬件人工生殖案件, 2019 年出生的新生兒當中,每 14 人就有 1 名是透過人工生殖所誕生的寶寶。不過不是每次的人工生殖療程都能保證順利受孕,接受治療的婦女,平均都要經歷過大約 8~9 次的療程,才可能順利懷上寶寶將他迎接到這個世界上。

婦女們為了進行人工生殖療程 不得不放棄工作

造成日本人工生殖成功率偏低的原因很多,不過普遍認為年齡是最重要的因素。在美國,接受人工生殖的平均年齡大約是 34 歲,但是在日本則是 40 歲。女性的年紀越大,採擷的卵子成功受精的比率就會下降。另外人工生殖治療的費用也不便宜,美國每次的人工生殖治療費用動輒數萬美元,在日本一次也需要 50 萬日圓~ 60 萬日圓左右才能夠做得起來,雖然今年 4 月日本厚生勞動省宣布人工生殖治療適用國民保險給付,但是每次也還要自費 15 萬日圓左右。不過治療費用對於想要懷孕的婦女,不算是最大的問題,最重要的問題是現在的年輕夫妻大都有自己的工作,婦女想要接受人工生殖療程,常常會因為無法在工作與療程當中取得時間的平衡,最後只能放棄工作。厚生勞動省做過統計,每年有 16% 的接受人工生殖的婦女因為無法取得平衡,只能離開工作崗位。

排卵週期無法確定 與公司人資發生衝突

造成他們離職主要的原因是,接受人工生殖就得要配合排卵期採卵,但是什麼時候是正確的排卵期,即便是當事人也很難清楚的知道,一旦臨時趕在排卵期要請假採卵,很容易跟公司的人事管理發生衝突。而且生殖中心大都是預約診療,到診之後有時也得花上一整天等候,才能排到醫生看診取卵,太多無法控制的變數,使得職業婦女最後只能選擇離…

--

--

Joel Fukuzawa
Joel Fukuzawa

Written by Joel Fukuzawa

福澤 喬_東亜人間社会観察,喜歡讀書與你分享。每天兩分鐘帶你窺探東亞的社會文化動態與經濟趨勢。所有文章不提供免費轉載,如有合作需求請先 email :fukuzawanewmedia@gmail.com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