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人類心理學成果 改造鐵路運輸整體的服務體驗

經常飛東京的朋友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成田以及羽田機場周邊的車站為了迎接 2020 年東京奧運,正在進行大幅改造,這些改造運用了大量色彩心理學( Color Psychology )以及行為心理學的研究理論,例如運用紅、黃線的標示提醒低頭族要注意前面已經快要接近月台盡頭,或是把椅子的排列方式從面向鐵路改成與鐵道線路垂直。甚至為了降低跳車自殺的機率,還特地把月台的燈光換成了青藍色的 LED 燈。京急線羽田空港國際航廈站,還特別使用 3D 藝術效果,把指示牌貼在地板上,這項運用意外得到很好的效果。過去使用立牌或是吊牌的時候,不但佔了空間有時候還會造成來來往往旅客的不便。這些車站改建,跟過去最大的不同,就是這些鐵道公司開始把各種不同的人類心理學理論運用其中。

稍微改變候車座椅的方向 有效降低醉漢掉進軌道的意外
最近一些車站月台座位方向的改變就是很好的例子,傳統車站的月台設計,候車用的椅子都是面向鐵道線路,旅客可以方便地看到火車進站,而且一站起來就可以搭乘。但是這幾年關西地區的的車站慢慢的把這些候車座椅轉了 90 度成了與軌道垂直的配置。主要的原因是經常有喝了酒醉醺醺的上班族,坐在椅子上等電車進站,遠遠看到車子開進站,想要站起來排隊等著上車,卻一個踉蹌在電車進站前就摔進了鐵道線路上,類似的事故年年增加,關西的幾家鐵道公司才會想到把椅子轉一個方向,實施下來之後,也驗證了的確對於防止這些醉漢掉進軌道有很大的效果。

改變座位增設搭車閘門 成本考量很重要
於是這股改變月台候車座椅方向的風潮,就從關西近畿圈吹到東京首都圈。雖然有些人會主張,只要在月台邊上設置閘門就可以解決旅客不小心跌進路線的意外,但是畢竟裝置月台一整列閘門的費用,不會比改變座椅方向來得便宜,這些鐵道公司也沒辦法在短時間內將轄區所有的月台都安置上閘門。現在東京首都圈內的京成電鐵、小田急電鐵以及 JR 東日本總武線,也開始進行月台候車椅座位方向的調整。不過,這些座椅改變方向,也不是沒有缺點,如果遇到比較狹窄的月台,橫列的候車座椅就會佔掉月台空間的大部分位置,只要有大量人流從電車出來,就會造成通行障礙。

全體背對鐵軌 只為了要看三大車窗美景
不過改變月台上候車座椅的方向,也不全是為了醉漢們的安全考量。像在長野縣的 JR 篠井線姨捨車站剛好就在號稱日本鐵道三大車窗美景的位置上,為了讓旅客可以在等車的時候也能欣賞美景,姨捨車站乾脆把候車座位轉了 180 度全部背對鐵路線路面向自然美景。同樣的理由也發生在富士急行線的富士山車站,月台上的候車椅也全部都面向富士山,這些候車座椅還找了大名鼎鼎的鐵道線路設計師水戸岡鋭治設計規劃。

高齡化社會 座椅的形式成了大眾運輸的課題
東京的 METRO 算是日本上班族利用最頻繁的鐵路交通之一 ,他們在候車座椅的設計上,也會儘量幫上班族考量,像是每個座位之間都會有一個擺放公事包的小邊桌,有的還會貼心的在椅子旁邊設計可以掛傘或是拐杖的小圓孔。不論是連結城鎮之間的鐵道或是城市的地鐵,鐵道運輸的舒適與安全性,不能只停留在車廂本身的設計與規劃上,從車站的買票動線到月台的座椅設置,甚至月台與車體之間的高低落差,都是屬於鐵道運輸設計的一環,透過人類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設計出更舒適的搭乘環境也成了這些鐵道公司每天必須精進的功課。
福澤喬 每天兩分鐘 帶你從縱深潛入 認識日本這個鄰居當了十幾年的記者,希望做的事情就是用文字、影像去傳達心中的一些想法。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也請讓我知道更歡迎Follow
讓我可以調整寫作內容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