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超高齡社會新趨勢 共生社區助力老年人幸福生活
日本面臨高速的少子高齡化現象,整個社會也發生前所未有的改變,傳統的家庭結構逐漸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為多元和獨立的生活方式。這些變化不僅影響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也挑戰了社會的基本運作模式。就在今年年初,一名住在新潟縣,年紀大約80多歲的婦女因腳骨折而被救護車送往醫院。然而,由於她沒有家屬簽署同意書,醫院拒絕了她的治療。這樣的案例在日本並不少見,據2022年的一項調查顯示,15.1%的醫院和護理設施在沒有家屬同意的情況下拒絕入院。二戰之後,日本社會是以「家庭」為核心。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這一模式逐漸改變。2020年的日本全國普查顯示,單獨居住的家庭佔38%,而三代同堂的家庭僅佔4.1%。意味著傳統的家庭結構正在快速瓦解,越來越多人選擇獨立生活或其他家庭模式。
超高齡社會下的女性共生社區
大約 15 年前在兵庫縣尼崎市的一棟公寓內,有七位70至80多歲的女性建立了一個名為「個個七人小組」的近居社區。這一切始於一句「要不要一起來?」的簡單邀請。這些女性無論是單身、離婚還是喪偶,無論處境如何,在超高齡社會的日本,最終大家都會面臨獨居的境地。這些女性開創了替代家庭的共生之路。5月中旬,個個七人組舉行了每月一次的「週六沙龍」,吸引了約30名當地居民參加。當天,一位患有唐氏綜合症的男性鋼琴家舉行了演奏會。演出結束時,已經七十七歲的川名紀美微笑著總結道:「請大家下次再來。」
共生住宅計劃 從萌生到實現的歷程
他們的成員最早有 10 個人,是在2003年4月一場探討老後居住問題的研討會中認識的。在研討會的分組討論中,他們萌生了建設「共生住宅」的計劃。她們的理想條件是靠近車站、陽光充足、安靜而且價格便宜。然而,4年過去了,符合條件的房產始終沒有找到。起初的10人團隊也減少到只剩下7個人,計劃幾近放棄。2007年秋天,88 歲的田矢菊偶然從派發紙巾的人手中接過一張新建公寓的廣告,改變了她們的命運。這棟公寓距離車站僅5分鐘,朝南,由於是借地興建,所以價格相對便宜。田矢趕緊聯絡了其他成員,第二天大家就一起參觀樣品屋,隨後各自申請購買了屬於自己的公寓房。當公寓樓完成交屋之後,只有4個人搬進了這棟公寓,另外2個人則是繼續住在原來的地方,還有一個人則是從東京來回通勤。田矢說:「雖然未能建造共生住宅,但能和朋友住在同一棟樓裡,感覺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