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排擠的收垃圾小孩 卻用垃圾交到好朋友

媒體一次錯誤的報導,改變了一個女人的一生。 1999 年的一個晚上,日本知名的夜間電視新聞節目 News Stations 報導了位在東京近郊埼玉縣所澤市的青菜有可能被戴奧辛污染,在日本引起了軒然大波。當時,所澤因為正好位在東京近郊,又是關越高速公路的起點,許多來自東京以及關東地區的產業廢棄物,都會先送到所澤的產業廢棄物處理廠,進行部分處理消化之後,再送到最終處理場處分。這些聚集在所澤市的產業廢棄物處理業,幾乎都採取焚化的方式處理產業廢棄物。當時的所澤市放眼望去,總是可以看到一根根矗立的煙囪,以及從煙囪排放出來的煙霧。

戴奧辛污染的錯誤報導 掃到認真回收垃圾的處理廠
報導指出,所澤市所產的青菜被檢測出含有工業毒素戴奧辛很可能就是因為籠罩在這排放的煙霧之下所造成。雖然後來證實這個報導根本是張冠李戴,檢測出戴奧辛不是所澤市的青菜而是山上的煎茶。但是,新聞一出來,消費者就已經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根本不願意買所澤市出產的青菜,造成了所澤市的菜農們大規模的經濟損失。這些菜農們雖然知道這是記者們查證不實的結果,但是打開門一看眼前的那些大煙囪天天冒著煙也是事實,「都是這些處理垃圾的工廠害我們的青菜沒人買!」「我們不想跟這些垃圾工廠當鄰居!」市民集結起來連署「將產業廢棄物工廠趕出所澤市」的反對運動,當時在所澤市內擁有三座廢棄物處理焚化爐的「石坂産業」首當其衝。

因為垃圾被排擠的女孩 逃到美國卻找不到生活目標
石坂産業的老社長石坂好男最早從一輛貨車開始創業,到了 1982 年搬到現在的所澤市附近,石坂好男的長女石坂典子從小就生長在這樣一個處理產業廢棄物的家庭中。在學校總是會被嘲笑「收垃圾的小孩」,因此石坂典子非常不喜歡家裡的工作,高中一畢業就找了個藉口跑到美國留學,但是沒幾個月就退學了。石坂好男不放心女兒一個人在美國晃蕩,好說歹說才把她勸回家幫忙處理公司的事情。

為了解決問題 毅然扛起責任重擔
沒想到回國沒多久,就遇到了戴奧辛事件。工廠外每天聚集抗議的群眾,高喊著要把石坂産業趕出去!典子看到父親每天愁眉不展,身體都快垮了,於是她決定幫父親把這個擔子扛起來。「讓我當社長吧,讓我直接面對那些抗議的鄰居們。」起初石坂好男當然不可能答應這樣的事情:「這不是一個女生做得來的事情!」「可是你還有更好的方法嗎?」拗不過女兒的堅持,石坂好男在 2002 年把公司負責人的位置交給了女兒典子。

只要有煙囪就是污染 住民才不管有沒有通過環保標準
接下公司的典子面對的第一個課題就是,公司每年 23 億日圓的營收,有七成就是靠著現在三座大型焚化爐運轉的結果,當中還有一座才剛跟銀行借了 10 億日圓蓋好啟動。現在這些排煙的大煙囪,即便排放出來的煙霧都已經符合環保排放標準,但是看在住民的眼裡,他們可不管這些煙囪是不是符合環保排放標準,一律認定這些焚化爐就是「萬惡的根源」!幾年的反對運動下來,許多產業廢棄物工廠早早就遷廠換到別的地方,才剛蓋好新焚化爐的石坂産業現在卻沒有本錢說搬就搬。

既然煙囪是個問題 就把煙囪拆了吧!
「雖然排放出來的廢棄符合環保標準,但是工廠煙囪冒煙的確是事實,住民看了不舒服也能理解。既然這樣,就把煙囪都拆掉好了!」典子突發奇想,如果把焚化爐拆掉,在原有的土地上蓋工廠,讓所有的產業廢棄物的處份作業全在工廠內部進行,既不會有粉塵向外污染,也不會影響環境。住民們應該就不會反對了吧?於是典子跟父親討論之後,決定把才剛蓋好沒多久的焚化爐拆掉,重新組建產業廢棄物的處理流程。石坂好男知道,如果要改成機械化分解以及人工篩選,最快的方式是濕式處理,也就是把這些廢棄物全部倒在水裡,利用比重分離。但是這樣又會產生水資源汙染的問題,因此告誡典子千萬不要採用這個方式。

打造全新室內產業廢棄物處理生產線 還能蓋出森林公園
父女倆決定自己設計工廠作業生產線,針對各式產業廢棄物設計對應的機器設備。「起初這些機器製造商都覺得不可思議,告訴我們說不保證這樣的生產線可以順利運轉喔!」現在,石坂產業靠著這些可能「不會順利運轉」的機器,建立了一條長達 800 公尺的生產線,將這些產業廢棄物 97% 重新再生資源化。不僅如此,為了回應反動運動住戶們的需求,典子還將公司佔地將近 15 萬 8,000 平方米中八成的土地開發成森林公園,免費提供給住戶們休憩使用。

遇到逆境找方法 轉個彎看到美麗的風景
經過了十幾年的努力,當年怒目相向的住戶們,現在都成了石坂典子的好鄰居,不但如此石坂産業的營業額也從 12 年前的 23 億日元成長到現在的 41 億日圓,過去這裡被謔稱為「產廢銀座(產業廢棄物的銀座)」現在則是成了環保運動與產業發展的正面教材。「當時父親沒有被反動運動打垮的主要原因是覺得,社會如果要進步發展,就一定會有產業廢棄物發生,如果不思考怎麼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只是一味的逃避,問題早晚還是出現。」不只是日本社會,世界各地對於產業廢棄物的處理工廠,根深蒂固抱持著不信任的態度,或許石坂産業轉型的故事,可以讓我們在思考問題的角度上,多一點可能性。
福澤喬,帶你從縱深潛入去認識日本這個鄰居。當了十幾年的記者,希望做的事情就是用文字、影像去傳達心中的一些想法。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也請讓我知道,同時歡迎Follow
這是讓我調整寫作方向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