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貨與新電商 面對雙十一的兩樣情

雙十一才剛過應該有不少人已經很想把自己的手剁掉吧,最近幾年雙十一帶給電商的業績大家都有目共睹,當大量的購物金流往電商流動的同時,相對於實體通路的打擊就更大。根據日本百貨店協會的統計, 2019 年 9 月日本全國百貨公司的數量剩下 212 家店,與 1999 年最高峰的 311 家店相舖。而這已經不是百貨商場第一次面臨的關店潮,翻開日本百貨店的發展史,第一波關店潮發生在千禧年 2000 年,大約每十年一次,今年進入第三波關掉潮。

地方老百貨店 被時代滾輪追著跑
造成日本地方百貨店陸陸續續熄燈的原因,大該有幾個。如果有機會走到日本二線城市的住宅區去看,一個家庭擁有兩、三輛車子的情況非常普遍,畢竟在地方城市沒有車子就沒有行動力。不論是買菜購物,開著車到郊區的購物商城不但停車方便、價格低廉而且還能一起買齊所有的東西,這讓原本設定在車站前面的地方百貨公司明顯處於弱勢。加上一些專門量販店的出現,像是電器、書籍、傢俱量販店,也讓百貨公司的「百貨」更顯得沒有特色。最後當然就是電商的蓬勃發展,透過完整的物流,消費者已經不用出門購物,只要上網搜尋、點擊、購買,就能待在家裡等著商品送到手上,這些因素對於已經存在數十年的百貨公司的經營模式,直接面臨到不得不轉變的命運。

百貨店的選品眼力 需要時間經驗的累積
但是地方百貨店也不是一無是處,這些地方型的百貨公司長年累積下來與當地消費者間的信賴關係以及對於消費市場的了解,還有資深猜夠人的選品能力,如果將這些強項妥善地發揮,依舊可以做出不錯的成績。例如在日本就有兩家非常特別的百貨「公司」分別叫做「日本百貨店」以及「藤卷百貨店」,這當中藤卷百貨店是由伊勢丹的超級採購藤卷幸夫在 2012 年成立,原本只是網上的選品店,藉由藤卷多年採購的經驗,選出日本海內外的精選商品,現在也在各商場展開實體通路。另外一家「日本百貨店」標榜精選日本各式商品,同時透過實體通路結合販售、體驗以及工藝教室的方式,現在已經擴展到第 10 家門市。

挖掘地方好東西 把賣場成為亮眼舞台
除了透過多年採購選品的經驗,將百貨公司縮小規模成為選品店之外,在日本還有些地方百貨公司則是轉身成為地方貿易商社。這些百貨公司將眼光從海外舶來品轉向到從地方挖掘搜尋一些不為人知的好東西。例如位在仙台市的藤崎百貨公司,從 1983 年開始就在公司內部設立「地方物產振興部」,這個部門專門與地方政府單位合作開發地方鄉里間的逸品,找生產者一起合作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商品,現在甚至還建立了一個「都之杜 仙台」的品牌。

結合地方產業與學校 百貨店中的百貨店
另外一間位在長野縣松本市的井上百貨公司,他們與當地的信州蜂蜜本舖合作,在百貨公司的頂樓設置養蜂場。每年夏天把養蜂場的蜂蜜分裝成小罐包裝,用「城町蜂蜜」的品牌進行行銷宣傳,彥在也成了百貨公司熱門的限量商品。除了限量販售之外,井上百貨還把這些蜂蜜與地方的糕點老店合作,研發蜂蜜蛋糕、巧克力卷或是蜂蜜糖之類的衍生商品。除了養蜂場之外,井上百貨店也找了當地的 NPO 以及農業學校合作,開發出「信州法國燻鴨」商品,再交由當地商業學校的學生在百貨公司內設櫃販售。讓當地的兩所分別是農業以及商業的職業學校學生能夠在進入社會之前就能事先有真槍實彈的銷售經驗。

從弱點找到攻擊點 百貨公司逆轉勝
這些透過地方的百貨公司所開發出來的商品,現在不但在地方受到歡迎。現在也被邀請到東京、大阪的大型百貨公司展櫃,形成了「百貨公司中的百貨公司」。地方百貨公司透過多年累積的採購經驗以及地方人脈,從輸入外地商品的賣場轉換成了輸出本地商品的貿易公司。將許多隱藏在地方的好東西,被重新賦予新的價值以及定位,對於一直被網路電商窮追猛打的地方百貨公司,找到了一條不一樣的道路。
福澤喬,帶你從縱深潛入去認識日本這個鄰居。當了十幾年的記者,希望做的事情就是用文字、影像去傳達心中的一些想法。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也請讓我知道,同時歡迎Follow
這是讓我調整寫作方向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