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的新戰略 為傳統商品建立引起共鳴的世界觀

「中川政七商店」,從 1716 年在奈良創業到現在已經超過 300 年,是一家專門從事生活用品雜貨以及奈良晒批發的老字號。到了 2000 年左右,在第 13 代社長也是現任會長中川淳的改革下,從批發商轉型成為日本傳統工藝的零售商,創下 63 億日圓的營業額,也為地方老職人的手藝找到了一條新的方向。現在中川政七商店不但從事傳統工藝的零售,也在日本各地輔導即將凋零的傳統產業,將自家成功的經驗,傳承給其他的傳統業者,讓幾乎沒落的傳統手藝可以重新發光發亮,中川政七商店把這個計畫稱為地方一番星。

老師傅手藝好卻不懂生產管理 造成庫存負擔
中川淳原本在京都大學攻讀法律,大學畢業之後,進入富士通工作,工作才不到兩年, 2001 年就被叫回奈良老家上班。當時的中川政七商店一年的營業額將近 9 億日圓,主要批發的商品只有兩種:茶具,以及奈良傳統麻質布料奈良晒雜貨。雖然茶具賣得還不錯,但是奈良晒的業績卻一直不見起色。有一天中川淳看到帳上兩款都是用蚊帳麻紗技術改良的麻紗抹布,一款賣到缺貨卻遲遲無法補貨,另一款庫存卻堆積如山。他跑去工廠問生產線上的師傅,為什麼不把時間花在賣得好那一款上,卻去做賣不好的那一款?師傅的回答讓他差點沒暈過去「因為賣不好的那一款比較好做,所以才會一直做那一款。」「是誰答應你們選好做的做啊?」「我也不知道,沒有人指示,我們就自己判斷囉。」這是當時日本傳統工藝遇到最大的問題,沒有生產管理的概念,師傅們覺得好做卻不管做出來的商品賣得好不好,結果倉庫累積的滯銷品也就越來越多。

零售業不會幫商品說故事 再好的商品也看不出價值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川淳決定將生產管理的概念導入這家數百年歷史的老公司,很快中川政七商店的業績果然有了起色。可是有一天當中川淳到京都的百貨公司做市場調查的時候,卻發現由他們出貨的一款用麻紗做成的傳統化妝包,以原價不到三折的價格被放在特價的花車上。這個畫面讓中川淳印象非常深刻也很難過「這款奈良晒的化妝包的品質沒有不好,但是會被放在花車上成為折扣品,只是因為沒有人幫它說故事。」中川淳決定要好好幫這些奈良的傳統工藝「說故事」,當時表參道山莊的前身同潤會公寓的改建計畫剛好啟動,希望募集一些與「和」主題有關的店舖入住,中川投了企劃案希望爭取到機會,好不容易通過了激烈的競爭,總算在 2006 年成功的在表參道山莊開設東京的第一家門市「粹更 ( kisara )」,為了讓消費者更容易感受到傳統工藝與日常生活的關係,他以「和」的世界觀為核心,貫穿了門市整體的設計以及商品陳設,果然開店第一年就創下了 3,000 萬日元的業績。「商品的價值不光是商品本身而已,應該包括這個商品所在的環境,如果沒把商品放在對的環境下,商品本身的價值就無法被表現出來。」

共鳴才是關鍵 建立商品與消費者共有的世界觀
中川淳總結了「粹更」成功的原因「過去我們只是個批發商,把東西賣給百貨公司之後,該怎麼幫商品說故事,只能期待零售商,但是效果往往不好。我們如果沒辦法幫這些商品說故事,這些商品的價值感就無法有效地傳達出去。商品賣得好不好,不是只有商品本身的品質而已。表參道的粹更能夠成功就是最好的證明,我們並沒有改變商品的設計,只是幫商品的價值塑造了一個讓消費者引起共鳴的世界觀而已。」隨著粹更的成功,中川淳繼續在日本全國開設「中川政七商店」、「日本市」不同主題的傳統工藝品販售店都受到熱烈的歡迎。

從零售展店到顧問諮詢輔導 創造三贏
但是中川淳的工作還沒有停,一些製造陶器、刀具的傳統字號開始向他諮詢,該怎麼整理自家的產品線,才能被市場所接受。中川淳也樂於跟他們分享這些經驗心得,並且輔導他們進行生產管理以及產品線的改革。對於中川來說能夠在產地成功輔導一家傳統產業轉型,讓這家公司成為這個產業的第一顆發亮的星星,漸漸就能帶動第二顆、第三顆星星發亮,最後一定可以抬頭一望就是滿天星斗。中川淳不但積極的協助日本各地的傳統產業進行改革,對於自己的公司改造的腳步也沒有停下來,去年他將社長的位置交給了與中川家毫無關係的員工千石彩,這對於習慣家族經營的百年老店來說,無疑又是一項重大的突破。現在中川政七商店,一方面積極在日本各地展店,收集消費者的反應,一方面也透過諮詢服務協助中小型的製造業轉型。今年四月中川政七商店與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簽署備忘錄,計畫將中川政七商店輔導日本產業的經驗方式也能運用到台灣。「從商品的本質中發掘適合現代意義的方式,才是傳統工藝能夠持續成長的關鍵。」這是中川淳一路走來堅持的理念。
福澤喬 每天兩分鐘 帶你從縱深潛入 認識日本這個鄰居當了十幾年的記者,希望做的事情就是用文字、影像去傳達心中的一些想法。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也請讓我知道更歡迎Follow
讓我可以調整寫作內容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