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白天為孤獨死的亡者清理遺物 晚上製作建築縮型重現場景
「孤獨死」這個名詞已經成了日本社會不可忽視的現象,雖著超高齡少子化現象,東京都福祉保健局最新的資料顯示,光是東京都 23 區內 65 歲以上的老人中,每年超過 3,000 人離世的時候是一個人在家裡孤單死去,這個數字比十年前整整上升了一倍以上。不過,日本對於孤獨死的定義,並不是只針對年長者,只要是在家自然死亡超過兩天以上沒被任何人發現,都被劃入孤獨死的範圍,現在日本全國每年有超過 2 萬 8,000 件以上孤獨死案例。這些在家孤獨亡故的遺體經過檢警驗屍之後,遺留下來的物品整理、房間清掃都會交給特殊清掃的公司處理。今年 27 歲的小島美羽五年前進入這行,每年他要跟著同事們整理超過 370 件以上孤獨死的房間,小島美羽把她這幾年親眼見到的孤獨死的現場用建築縮型重現在世人面前,一堆凌亂充滿污漬的房間,還有幾隻貓咪捲縮在房間的角落骨瘦如柴。
用相片不夠傳神 做成縮型重磅出擊
小島美羽並不是建築縮型專家,只因為三年前公司要參加每年一次的「終活產業展」,小島美羽向公司自告奮用表示要做孤獨死的現場縮型,讓更多人可以親自感受到孤獨死現場帶給人們的衝擊。過去這些特殊清潔公司呈現孤獨死現場的方式,只有透過照片說明,不過這些照片為了顧及當事人的隱私,將許多關鍵以及令人震撼的畫面都加了馬賽克。這也讓孤獨死的問題,這麼被有意無意的從生活中拉遠了距離。公司接受這個提案之後,小島每天利用下班時間先在網路上搜尋 YouTube 影片,從零開始學著怎麼做建築縮型。三年下來,她總共製作了 9 座不同主題場景的孤獨死現場縮型。
遺留下的寵物無人領養 最後也只能被安樂死
當中有個縮型主題是:一個孤單的老婦人臨死前養了四隻貓咪最後在家裡亡故了好長一段時間才被發現,在縮型裏那四隻貓咪躲在房間的角落,臉上充滿了驚慌、恐懼以及飢餓的複雜情緒。屋子裡除了已經發霉生臭的垃圾之外,還有一些看似動物的排泄物,讓人不忍細看。小島說:「運氣好一點的動物,屋主過世前就已經先安排送養,但是大部分遺留在孤獨死現場的動物們,最後的命運幾乎都是被送到收容所之後被撲殺。」對於小島美羽來說,這類的場景只是他每天所遇到場景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負責特殊清掃的員工,每次任務都會出動五、六名同事,現場的遺體大都已經送往走。他們要做的工作就是將地板、榻榻米拆掉清理,把遺體留在屋裡的體液以及臭味清掃乾淨。如果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