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煩躁」成為設計亮點 不舒適設計帶來意想不到的改變
一個好設計的元素,除了要方便順手之外,就是要讓人一看就懂,從很多獲獎的設計作品當中,讓人們用得舒服、舒適成了設計的鐵則。換句話說,設計就要消除人們生活上覺得不舒服、麻煩的事情,讓這些事情變得簡單、便利,人們在使用的時候能夠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一種幸福感。所以「不舒服」或是「麻煩」這些要素,照理來說,應該是所有設計師們,必先去之而後快。例如,在公園裡最好的設計,就是讓人一進來就能完全的放鬆,如果走進公園前,先看到一整面大看板寫著「這個不行」、「那個不能」相信不少人原本要放鬆的興致,都會因此大打折扣。但是,有時候把讓人覺得不爽、不舒服的設計機能放進產品中,卻非常重要,少了令人不舒服的功能,反而會失去產品存在的意義。
東京不快設計展 不舒適設計改善社會的關鍵
大家一定有接過國家級的地震警報?一陣陣刺耳讓人煩躁的聲音,是不是會覺得情緒緊繃?其實這就是利用讓人覺得不舒服,拉高關注度的設計,透過一連串高頻急促的聲響,讓人們可以立刻把心思集中在警報訊息上。還有就是瓦斯的臭味,其實真正的天然瓦斯是無味無臭的,但是卻因為天然瓦斯沒有任何可以讓人辨識的要素,所以瓦斯公司才會在天然氣內加入刺激難聞的味道,一旦瓦斯發生管線毀損漏氣,才能透過動物的嗅覺發出警示。這些都是在設計上利用生物本能對於不舒服的排斥反應,稱為「不舒服反應的設計」,像是平交道或是電線桿上黃黑交錯的設計,也是利用動物看到黃黑兩色之後會自然而然提升警戒一樣的道理。在東京就有一場稱為「世の中を良くする不快のデザイン展」(以不快为设计元素,探讨其在改善社会中的作用)短短的一個星期的展期。就吸引到超過 2,300 人次,而且年齡層從 70 歲到 25 歲都有。
反不勞而獲心理 提高鬆餅店銷售業績
展示的令人不愉快的產品當中,有一件運動褲利用心理學當中的「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 )」讓這件運動褲穿起來,好像穿上已經吸收了 10 倍水分的尿布的濕黏感,用來強化訓練的效果。也有利用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特有的「反不勞而獲(contra 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