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被關閉的 500 間學校 重新找到再生的意義

日本文部科學省今年公布從 2002 年~ 2017 年之間,因為少子化的緣故,每年平均有 500 間中小學廢校。現在全國總共有 7,583 所中小學廢校,台灣在 2018 年教育部的統計資料中,則是有 235 所廢校。日台針對這些廢校所釋放出來的閒置空間,啟動了各式各樣的活化再利用計畫,其中日本活化比例為 74.5% 而台灣的活化比例高達 88.6% ,這些閒置校園的活化專案中,有些學校轉身成了老人安養中心、無人機訓練場甚至是水族館或是企業總部,不過現在最熱門的活化方式,就是讓這些小學校再次成為學習的地方。

30 年間中小學生減少六成 活化空間重建地方
日本在 1989 年的時候小學生總數為 960 萬人、中學生則是 561 萬人。但是到了 2017 年全國小學生人數只剩下 644 萬人,中學生也減少到 333 萬人,中小學生在 30 年裡,少了四~六成的人口。使得每年有將近 500 間的中小學面臨沒有學生而必須關閉的窘境,這些學校不乏從明治年間由地方仕紳提供資金、土地建造的百年學校,可是這些校園卻可以能沒人使用而面臨被拆除的命運。於是文部科學省在 2010 年就啟動了一個叫做「大家的廢校」計畫,希望藉由廢校的活化再利用重新賦予這片廢棄校園新的生命力。

廣大校園變身成了食宿遊樂空間
2013 年茨城縣行方市政府將一所廢校的公立小學大和第三小學校,以 1,000 萬日圓的價格賣給一家食品工廠,這家食品工廠投入將近 45 億日圓重新改造這所小學校成為了體驗型的農業主題樂園, 2015 年開幕到現在已經有超過 70 萬人次前來參觀。在這裡不但可以參觀芋頭食品的加工過程,如果想要住下來,校園操場還有一大片改裝的豪華露營帳篷可以登記使用。不過也不是每所廢校都需要花大筆錢進行改裝,位在群馬縣新治村的猿京小學校地, 2008 年廢校之後,當地居民將校舍重新打掃整理乾淨之後,開放住宿登記。學校提供校園設施給旅客休息、住宿,而餐飲則是由學校周邊的村民們提供,如果只是單純住宿,每個人的費用只要 3,300 日圓,由於每天只接受一組至少 10 人的團體預約,只要預約成功了基本上就是包場,許多公司行號或是大學生們喜歡租用這樣的設施進行團建活動,這也讓這所學校的預約爆出人氣,現在登埸已經得排到半年之後。

回歸初心 重新發掘學習功能 創造交流的機會
不過最讓人矚目的活化方式,應該是最近一個叫做「熱中小學校」的計畫。日文的「熱中」與中文的「熱衷」類似,形容對於某項事物醉心到無法自拔的地步。而「熱中小學校」就是要讓出了社會的成年人們,重新回到小學生時代,那種對於追求知識單純的渴望。所以「用七歲的眼睛看世界」是熱中小學校的核心目標,整個計畫是在 2015 年啟動,利用位在各個鄉鎮廢校的閒置空間,重新辦學,只要參加熱中小學校每學期半年的課程,就可以在日本全國 13 個熱中小學校上課。教學的內容就跟小學一樣,有基本的國語、算數、理科、社會以及道德五個基本學科,另外還會加上音樂、體育、商業的特別講座。每兩個星期上課一次,每半年為一個學期,每個學期的學費只要 1 萬日圓。任何人不論年齡都可以參加,而講師群則是有企業的經營者、大學教授、設計師、藝術家。

一石二鳥 地方課題放入教學研究內容
這種類似社會講堂的形式,提供了一個當地居民與外來人口之間交流的管道,登記入學的學生可以從「熱中小學校」得官網上查到各所學校的課程。除了可以在上課期間,親自前往學校上課之外,也能透過網路視頻的形式上課。在課程中,除了一般的通識課程之外,還會把地方遇到的各式問題當成研究題目放進學校課程中,透過同學間的討論交流,為地方創生找到不一樣的出路。熱中小學校把因為人口減少而關閉的校園,重新回歸原點,再次賦予「學習」的機能,提供來自不同領域的人們有一個共同創造、思考、動腦的空間。
福澤喬,帶你從縱深潛入去認識日本這個鄰居。當了十幾年的記者,希望做的事情就是用文字、影像去傳達心中的一些想法。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也請讓我知道,同時歡迎Follow
這是讓我調整寫作方向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