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歐洲熱浪引發青銀共居潮 為超高齡化社會抓藥方
台灣這幾天才剛落幕的 2019 年國中會考國文作文寫作測驗,以「青銀共居」為引題結果引來了不少爭議。仔細翻找台灣關於「青銀共居」的資料,發現幾乎都是由地方政府推動,但是民間響應的熱情卻是有限。「青銀共居」的觀念第一次被提出來,應該要回溯到 2003 年的法國,那一年夏天歐洲的氣溫極端炎熱,在法國有將近 15,000 名的獨居老人因為沒人親友看顧,死於這波歐洲熱浪的襲擊。這時候就有幾個法國的 NPO 提出一個構想,媒合在市中心擁有不動產的獨居老人以及正在大學唸書或是剛出社會找不到住房的年輕人,透過面談以及條件審核的方式之後,讓這群年輕人可以每個月以極低的租金與老人共住在同一個屋簷下。這項計畫中又會依照高齡者的健康程度分成了「連帶型住居」、「經濟型住居」以及「免費型住居」三種,其中免費型住居雖然入住不用花一毛錢,但是必須要在週末假日的時候,全時間陪伴照料這些高齡老人。
高齡者行動意願低 街坊變得冷冷清清
後來這個模式在法國取得成功之後,歐洲許多國家包括荷蘭、比利時也都相繼跟進,日本的 NPO 組織也在兩年前引進類似的模式。根據去年日本全國普查的資料:在 65 歲以上的日本人當中,男性每 8 個人會有一個人過著獨居生活,而女性則是每 5 個人就有一位是獨居老人。預估到了 2035 年日本全國會有超過 762 萬戶的單身獨居家庭。這些散落在日本各地的獨居長輩,有幾個特點:他們對於社會活動參與度以及生活行動力低,幾乎足不出戶,所以人際關係網也相對薄弱。位在東京大學所在地的本鄉地區,現在就呈現類似的現象,這裡的住民大約有八成以上超過 65 歲,不論何時街區缺乏元氣與活力。
町內會每週舉辦交流會 一起聚餐交流找到合適的屋伴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鄉町內會(街坊委員會)決定導入青銀共居的概念,他們利用每週星期一的晚上在活動中心舉辦青銀共居的媒合會,邀請附近幾所大學,像是東京大學、順天堂大學、明治大學以及日本大學的學生團體與當地的獨居老人們一起吃飯交流,這些老人都是本鄉地區的老住戶。他們的兒女大都長大成人自立門戶,加上另一半早就不在身邊,只好一個人默默的守著一棟房子每天孤單的生活。透過交流媒合的形式,這些老人們與這群年輕學生們從談話中相互理解,如果彼此配對成功,就有可能同住在一個屋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