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格羅弗·克里夫蘭:美國歷史上的隔代連任總統
格羅弗·克里夫蘭(Grover Cleveland)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非連續擔任兩任總統的人,成為第22和第24任總統,展現了獨特的政治生涯。他1837年出生於紐澤西州,後來遷居紐約州並成為一名律師,在仕途上逐步高升,歷任檢察官、保安官,並於1881年當選布法羅市長,之後更躍升為紐約州州長。在美國的「鍍金時代」,他憑藉清廉形象迅速崛起,成為民主黨的代表人物。1884年,克里夫蘭參選總統並獲得勝利,成為第22任美國總統。作為清廉的象徵,他承諾進行政治改革,在任期中力圖改善官場腐敗,為美國帶來一股誠實和廉潔的風氣。
高關稅政策爭議與失敗的再選挑戰
克里夫蘭在任期間面臨的重大政策議題之一便是關稅問題,當時美國內部爭論不休。共和黨支持高關稅政策,認為這能保護本國工業,特別是限制英國製品的進口,以促進美國的經濟發展。然而,克里夫蘭反對這一立場,他認為高關稅最終會使美國消費者承擔更高的生活成本,並因此致力於降低關稅。儘管在關稅改革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這一政策成為他競選連任時的一大障礙。在1888年總統選舉中,共和黨候選人班傑明·哈里森主張強化保護主義政策,並以此成功擊敗克里夫蘭。儘管克里夫蘭在普選得票數上領先,但由於選舉人票的分配問題,他無緣連任。然而,克里夫蘭仍展現出政治家風範,接受選舉結果,並在哈里森就職典禮上親自撐傘護送,為政治交接樹立了典範。
重返政壇:反高關稅與民眾支持的回歸
在失去總統職位後,克里夫蘭返回紐約市,重新開始律師生涯,淡出政壇。然而,哈里森上任後,共和黨推動了「麥金萊關稅法」,將進口關稅提高至近50%,引發廣泛的不滿情緒。1892年,克里夫蘭以降低關稅為主要競選訴求再次參選,結果成功當選,成為美國史上唯一一位非連續兩度當選的總統。他的勝利反映了民眾對高關稅政策的不滿,選民選擇支持克里夫蘭以表達對保護主義的不認同。這一點也與現代的川普形成鮮明對比。川普推動對中國製品徵收高關稅,主張經濟保護主義,而克里夫蘭則反對任何加重民眾經濟負擔的措施,認為美國應保持自由貿易和開放的經濟政策。
克里夫蘭的自由理念與移民政策立場
在移民政策上,克里夫蘭的立場展現出更開放的價值觀。他認為美國應當成為自由與機會的象徵,吸引全球各地的移民,豐富美國的多元文化。當國會通過一項禁止不識字移民的法案時,克里夫蘭果斷行使否決權,指出這不符合美國的自由理想,認為應鼓勵更多人移居美國、參與建設。這種開放政策雖然在當時也引發爭議,但他堅信包容性的美國才是繁榮和多樣性的基礎。相較之下,川普則在移民議題上態度強硬,主張加強邊境管控、打擊非法移民,將移民視為美國社會安全的一大隱患,並致力於加強美墨邊界的屏障建設。克里夫蘭和川普在移民議題上的分歧,反映了兩者對美國自由價值觀的不同解讀,克里夫蘭強調包容與開放,而川普則更注重國內的安全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