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東京地鐵導入人流分析技術 台北捷運推出「舒適度管理」
東京地鐵(Tokyo Metro)攜手ナビタイムジャパン,推出了一項創新的乘車服務,藉由分析車廂內人流變化來估算座位的可用性,期望能解決東京地鐵的擁擠問題。此服務的設計初衷不僅在於分流高峰期的客流,還滿足了眾多乘客希望能在搭乘期間找到座位的需求。這項服務將於2023年10月下旬開始試行,技術層面則依賴地鐵站台的即時人流數據來進行分析,透過記錄各車站上下車的人數與車廂擁擠程度,推算出乘客能夠找到座位的可能性。
這樣的服務構想早已在台北捷運上有實施先例。台北捷運的「舒適度管理」系統透過「台北捷運Go」App提供車廂擁擠度數據,方便旅客選擇人潮較少的路線與車廂,並在月台LED螢幕或搭乘口光條上提供即時人流資訊,使旅客能更有針對性地規劃乘車安排。台北捷運除以安全運輸服務為導向外,近年更以前瞻的數位思維建構智慧永續運輸,2023年自主開發「捷運人流資訊管理系統(Metro TIMES)」及「捷運路網及列車動態顯示系統(NTDS)」,從「擁擠度管理」邁向「舒適度管理」,獲得國內外許多獎項的肯定。東京地鐵的創新試行不僅是對台北經驗的參考,也是其滿足東京高流量需求所作的調整。
深度攝影技術輔助即時分析
這次東京地鐵的實驗專案,核心技術來自於地鐵內部設置的深度攝影機,透過即時分析每節車廂的上下車人數變化,精確掌握車廂內乘客的分布情況。這些攝影機可以記錄每列車車廂的人數,並結合ナビタイム的數據處理技術進行分析,推算出每一節車廂內的座位可用性。這些分析結果將被導入「乗換NAVITIME」應用程式,使乘客在選擇路線與車廂時能夠更具針對性地找到較易取得座位的車廂位置。為了確保數據的準確性與信息傳遞的準確,東京地鐵在展示資訊時將特別重視方式,以避免誤導乘客。
現行擁擠度顯示系統 提升服務的新嘗試
東京地鐵目前已經在「東京メトロmy!アプリ」中提供即時車廂擁擠度顯示,但針對座位可用性的信息顯示則尚屬首次嘗試。隨著實驗計畫的進展,東京地鐵預計在2025年將這項功能正式推出至有償服務,讓付費用戶享受更優質的乘車體驗。不同於某些私營鐵路公司採用的座位預訂服務,東京地鐵目前並未提供類似功能,而是選擇透過數據分析來提升既有乘車環境的舒適性。根據統計,東京地鐵每日每公里的平均運載人數達27萬人,是世界上密集程度最高的地鐵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