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日韓面臨高齡化社會挑戰:傳統價值衝擊與政策調整需求
日本與韓國正同時面臨著由人口結構劇變引發的挑戰,尤其在生育率大幅下降和高齡人口快速增長的雙重壓力下,社會壓力日益加重。韓國的總和生育率在2023年降至0.72,為全球最低,並預計到2026年將成為「超高齡社會」。這些人口動態的變遷,對年輕世代形成不小的負擔,使得兩國政府在養老政策、社會福利以及代際和諧等方面面臨巨大考驗。同時,儒家文化中的傳統敬老觀念在韓國逐漸淡化,這一現象使得年輕人對高齡者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以往社會中普遍存在的讓座禮儀現在逐漸消失,甚至出現了所謂的「老人嫌惡」現象。這種情緒表現了年輕一代對於高齡者的壓力與無奈,成為韓國社會變遷中的突出矛盾。
讓座文化的變遷與世代矛盾加劇
敬老禮儀在韓國曾是一種傳統的社會美德,尤其是在公共交通中,年輕人讓座給長輩的行為受到社會的高度認可。近期,一位年約八十歲的韓國婦人背著沉重的大背包搭乘地鐵,但周圍年輕乘客普遍低頭玩手機,無人主動讓座。儘管20年前的韓國年輕人多會自發讓座,但如今卻因為高齡者增加而逐漸改變了做法。一些韓國年輕人認為,「老人太多,根本讓不完」,這種態度反映出他們對於長輩的尊敬逐漸減弱,也顯示出年輕世代在面對大量老年人口時的無奈。隨著韓國社會進一步邁向超高齡化,傳統儒家敬老觀念的弱化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現象。
年金壓力與高齡貧困:制度改革的迫切性
高齡化人口的增多直接對韓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構成挑戰,特別是年金體系的財政負擔愈加沉重。韓國政府為高齡者提供65歲以上免費搭乘地鐵的福利,但隨著享受此項福利的人口急劇上升,社會各界也開始質疑其持續性與合理性。與此同時,韓國高齡人口的貧困率高達40%,許多老年人難以依靠有限的年金維持基本生活,轉而依賴撿拾廢棄物或免費食物供應所。針對此情況,韓國政府正考慮參考日本的「自動調整機制」,希望藉此緩解年金系統的壓力,透過經濟狀況調整年金給付水準。然而,此舉若進一步降低年金水準,勢必讓更多高齡者陷入貧困,引發社會不穩定,這一制度調整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
數位化帶來的高齡邊緣化與代際隔閡
韓國社會在快速現代化的同時,數位化進程已然成為日常生活的主流。然而,對許多年長者而言,數位化的普及卻加劇了他們的社會疏離感。隨著許多商店和服務機構開始僅接受電子支付或網上訂單,高齡者因缺乏數位知識而無法適應這種變遷,加深了他們的邊緣化境遇。同時,數位差距讓高齡者無法與年輕人建立互動,進一步擴大了代際之間的隔閡。年輕一代逐漸將高齡者視為社會效率的阻力,甚至認為他們加重了公共資源的負擔。數位化的進展雖然促進了整體社會的發展,但也突顯了代際之間因適應速度不同而產生的經濟與文化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