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日本量販通路價格破壞王 燃燒餘生為日本食品開創海外市場
以「壓縮陳列」、「深夜營業」以及「手寫POP」的營業模式與日本其他生活量販店拉出差異化的「激安殿堂唐吉訶德」總算登陸台灣,不過對於經常到日本ドン.キホーテ報到的朋友來說,應該很快會發現台灣的唐吉訶德嚴格的說,比較像是唐吉訶德專門提供給家庭族群的另一類型賣場「 MEGA ドン.キホーテ」。這兩種賣場最大的不同在於傳統唐吉訶德針對的族群比較年輕,販售的商品也以便宜、有趣為主,但是 MEGA 唐吉訶德則是以食品為中心,比較像大型的食品超市。唐吉訶德創業者安田隆夫 1989 年在東京府中市開了第一家門市之後,直接跳過中盤商向生產商切貨,以銷售低價的糖果、餅乾以及生活雜貨起家,獲得不錯的成績。 2007 年收購了老牌超市長崎屋,開始涉足生鮮超市,從此唐吉訶德朝向大型量販賣場轉型。
長住新加坡 發現日本食品海外推廣的軟肋
到了 2015 年當時 66 歲的安田隆夫將唐吉訶德的經營交給了長年跟在身邊的大原孝治,自己搬到新加坡長住。他在新加坡生活的這段期間,發現日本食品在新加坡的價格居然是日本國內價格的 3~4 倍,安田隆夫認為這類透過匯差讓中間賺取差價的模式,將會限制日本食品在海外的推廣。於是這位被稱為日本價格破壞王的老先生,燃起鬥志。他在 2017 年透過唐吉訶德的母公司 PPIH ( 泛太平洋國際控股公司)在新加坡的烏節路上成立了唐吉訶德海外的第一家門市,開幕的時候, 3,000 盒日本產的草莓被秒殺,創下單日業績超過 300 萬日圓的好成績,安田隆夫得意的說:「我們當時的業績比同一個商場的 LV 精品店還好!」
三年之內海外開出 51 家門市 2030 年目標 500 家
接著安田隆夫在三年內,分別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以及美國開出了 51 家門市,這些唐吉訶德的海外門市,超過八成以上的營收都是來自各類日本食品。在安田隆夫的戰略規劃上,唐吉訶德先在海外建立據點,接著與日本國內的食品生產者聯手,將日本各類的農畜水產以及食材,透過唐吉訶德海外門市據點銷售推廣。安田隆夫計畫到 2030 年唐吉訶德要在海外開出 500 家門市,他還成立了一個稱為 PPIC 的會員組織,讓想要將產品賣到海外的日本業者,以唐吉訶德海外門市當跳板,快速進入陌生的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