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日本跨年必吃的年菜 其實是商人行銷包裝的手段?!
每年元旦過年日本人都會在家裡吃「おせち料理(年菜)」,不過可能連許多日本人都不知道,日本在元旦吃「おせち料理」的習慣還不到一百年,這個歷史其實是在二次大戰之後才真正在日本社會普及開來,說它像白色情人節一樣,是被商人刻意安排出來的節慶習慣,也不算言過其實。過去「おせち」是皇家貴族們在固定節慶時向神明祝禱祈福的供品,神社的神官們把供品放上供桌後,在神殿跳起祝禱祈福的舞蹈。根據紫式部「源氏物語」的記載,平安時代皇室一年總共有五個節日必須向神明上供,分別是元旦( 1 月 1 日)、上巳( 3 月 3 日)、端午( 5 月 5 日)、七夕( 7 月 7 日)以及重陽( 9 月 9 日),這個被稱為「五節句」,起源應該是中國道家奇數為陽、偶數為陰的陰陽說,平安時代的日本人相信只要是奇數重疊的日子,就是生命力最高昻的時候,雖然後來五節句中的元旦改成了人日( 1 月 7 日),但是選在奇數重疊的時候,向神明祈福,就成了日本皇室貴族們的習慣。
佛教影響平安時代日本人的飲食習慣 造成嬰幼兒早夭
在當時供品只有向神明祈福的功能,所以在紫式部的作裡,幾乎沒有任何關於祭典結束之後,將供品做成料理食用的描述。這也與當時日本社會流行的佛教思想有關,在佛教的教義中,對於人們的七情六慾限制非常嚴格,不光是思想型的性慾,就連食慾也都嚴格限制,佛教禁止殺生的戒律,使得過去的日本人幾乎不太吃肉製品,當時他們最重要的蛋白質攝取來源,除了魚、蛋之外,就只有各式豆類以及乾物,上至皇室貴族,下到販夫走卒每天的餐點,幾乎都是這麼清淡無華。結果因為蛋白質攝取不足,導致平安時代貴族們的平均壽命,男性只有 32 歲,女性大約只能活到 27 歲左右,當時日本的嬰幼兒死亡率也偏高,也有歷史學者們懷疑與這些婦女的身體普遍營養不良有關。
不愛吃肉類蛋白質 卻喜歡喝藥酒進補
而且更糟糕的是,當時的日本人不但不攝取動物性蛋白質,他們還喜歡吃黏性比較高的米飯,甚至做成麻糬當成點心,使得消化系統的毛病增加,再加上平安時代的貴族們,幾乎不愛運動,使得他們看起來就是病懨懨的樣子。營養攝取不均衡,造成他們身體的抵抗力普遍不好,只要一有傳染病出現,像是疥癬這類的流行傳染病,很快就爆發大規模的感染。平安時代的貴族們為了要能趨吉避凶防疫,會在五節句的時候,製作不同的藥酒服用, 1 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