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日本製在中國不再吃香? 國家風險難以控制成本驟增

Joel Fukuzawa
Sep 27, 2021

--

從 2019 年年底新冠疫情爆發之後,中國全面管控口罩出口,原本在中國設有兩座口罩工廠的日本愛麗思歐雅瑪公司所生產的口罩,被強制管控,無法從中國輸出回日本國內。使得愛麗思歐雅瑪只好在日本國內另外開設生產線,緊急供應當時日本國內對於口罩的需求。這個事件也使得日本企業開始思考「脫中國依存症」的可能性。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調查,目前日本對於中國依存度最高的十名企業,分別是 TDK, 村田製作所、立邦塗料、日東電工、日本電產、尼康、住友化學、迅銷集團以及 SMC。其中 TDK 以及村田製作所在中國市場比例超過了一半以上即便是第 10 名的 SMC 在中國市場也佔了兩成以上的份額,而且這些幾乎都是與電氣、精密機械或是化學相關的產業。

日本中小企業選擇撤退 大企業才有本錢撐下去

而在日本帝國資料銀行的統計,2020 年 1 月日本在中國本土(不包含香港、澳門)地區的企業總數為 1 萬 3,646 家,比 2019 年的時候少了 39 社,如果跟 2012 年日本企業前進中國最高峰的 1 萬 4,394 家相比,減少了 748 家。目前留在中國本土的日本企業,以製造業居多,佔了將近四成,大都集中在華東地去,像是上海、廣東、深圳,另外汽車製造業則是集中在武漢。其次是物流運輸倉儲業占了三成。但是零售、餐飲業則是大幅減少。造成日本企業不再像過去熱衷於中國投資的主要原因在於中國縮減外資優惠政策對象範圍、重新修訂勞動契約法以及年年增高的人事成本,不過,對於日本企業來說,中國投資最大的問題還在於中國的「國家風險(country risk )」過高,例如 2005 年的反日暴動以及最近的新疆棉問題或是盛京小京都的緊急停業問題,全都是因為中國國內的愛國意識導致在中國的日本企業遭遇到不可控的營業損失。

不碰政治議題 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成為自保的關鍵

為了要降低「國家風險」,前往中國投資的日本企業,都有一套潛規則:對於日中的歷史問題、台灣問題這個政治敏感問題絕對不會去碰,同時還要積極參與中國貧困地區的學校興建、畢業旅行補助,對於希望工程或是城市沙漠問題等社會問題也要盡心盡力,要做好這些「敦親睦鄰」的工作,無疑也增加了日本企業前往中國投資的隱形成本。雖然日本企業前往中國投資有那麼多難以控制的成本與風險,為什麼依舊有超過一萬多家的日本企業願意留下來?主要還是看…

--

--

Joel Fukuzawa
Joel Fukuzawa

Written by Joel Fukuzawa

福澤 喬_東亜人間社会観察,喜歡讀書與你分享。每天兩分鐘帶你窺探東亞的社會文化動態與經濟趨勢。所有文章不提供免費轉載,如有合作需求請先 email :fukuzawanewmedia@gmail.com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