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有人氣的超級市場 半個世紀換了五個老闆

成城石井以關東為中心現在已經擴展了 145 家超市、 6 家餐飲店以及 20 家加盟店,這家 1927 年成立於東京成城學園的食品店,一路走來遇到了不少令人想像不到的故事。尤其是它曾經在業績最好的時候,被毫無預警的賣給了以外食餐飲為主的 REINS 集團,當時創業的石井良朋把公司轉手給這家以牛角、溫野菜聞名的外食連鎖集團,主要是期待藉由 REINS 開發加盟店的專業,能夠在三年內從原本的 30 家門市拓展到 100 家門市。但是這個決策卻造成成城石井營收半年內從黑變成赤字。

從食品行轉型 建立超級市場的陳列基準
60 年代日本正好進入超市的戰國時代,小田急、京王一些鐵道的百貨公司陸陸續續開展超市業務,石井良明從父母手上承接下來的石井食品行也面臨了是否應該轉型成超市的課題。石井花了將近十年的時間跑遍了日本海內外的知名超市,直到 1975 年決定將石井食品行轉型為成城石井超市。當年「超市」還是一個相當新鮮的概念,對於成城石井來說如何規劃店舖的 Layout 成了第一家門市的第一道難關。於是,石井良明找了設計青山紀之國屋超市的設計師橋本邦雄協助規劃成城石井的 Layout 。

黃金通道法則 日台超市的元祖
橋本邦雄規劃的超市架構都是以長方形的空間為主,他讓顧客一進門就面向一整條長型的通道,在通道的沿線陳列水果、蔬菜、日常食品、乳製品,道路的末端則是生鮮肉品以及海鮮貨架,橋本邦雄透過這樣的規劃,讓顧客一進門不用花時間思考,就可以取走日常食品、乳製品貨架上的商品,這個模式的確有效提高了商品的流通速度,所以這條通道也被稱為「黃金通道」,直到現在這條「黃金通道法則」持續被沿用到日本以及台灣的超市貨架規劃上。

引進最新系統業績衝出新高
成城石井超市在石井良明的帶領下,接二連三引進了當年走在先端的措施,包括商鋪電腦系統、 POS 系統,甚至還成立中央廚房提供各式便當以及小菜。由於使用的食材新鮮而且口味也受到大眾的喜愛,門市光靠便當小菜一天的收入就能夠高達 200 萬日圓,這項策略的成功,卻也是後來導致成城石井遇到轉型危機的主因。 石井良明開始對進軍餐飲業感到興趣,加上成城石井這時候已經開始從海外大量採購紅酒、起司食材,這也讓開飲食店變得更順理成章。於是當石井良明在 2004 年因為身體因素準備退休的時候,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當時餐飲連鎖集團 REINS 接手。

新老闆不想賣商品 只想拼命展店
可是這個決定卻在成城石井內部造成不小的衝擊,現在的社長原昭彥當年還只是營業本部的課長:「當知道公司要換經營者的時候,包括我在內的大部分員工都覺得驚訝,那時候成城石井已經有 30 家門市,年度業績也超過 200 億日圓。突然之間成了別的集團的員工,最大的疑問是成城石井還會跟過去一樣嗎?到目前為止的營運模式還會持續嗎?」雖然後來 REINS 向員工說明所有的體制都不會改變,但是話才剛說完不久,原昭彥就看到 REINS 高層宣布要在三年內展店 100 家!聽到這個消息,對於花了 15 年才開 30 家門市的成城石井的老員工來說,他們比誰都明白這句話當中代表的就是成城石井不可能像過去那麼堅持服務還有商品的質感。

經營型態混亂 用自己的商品打擊自己的銷售
但是老員工的想法對於新老闆來說當然不適用,新老闆 REINS 集團對於開發加盟連鎖店的能力本來就很有自信。原昭彥說「後來公司的會議裡不再討論商品內容,都是在討論該如何展店?在哪裡展店?」這對於採買出身的原昭彥來說,心中越來越不踏實。果然,後來 REINS 集團發生一連串的食品問題,連帶影響到成城石井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不僅如此 REINS 集團又把成城石井自己開發的熱銷商品( PB )配送到其他的超市販售,卻把其他超市的存貨放進成城石井的貨架上。這種混亂的經營模式持續了兩年,成城石井的業績不但沒有成長,連當時號稱要達到 100 家門市的願望也沒有實現。

新的資金注入 重新回到零售業的原點
2007 年來自伊藤洋華堂的高級顧問大久保恒夫引進一家投資基金買下了 REINS 手上的股權,解決了成城石井混亂的局面,大久保自己擔任社長,同時導入伊藤洋華堂經營模式重新改造成城石井的內部結構,他同時把總部從 REINS 時代租用昂貴的六本木大樓,搬遷到房租便宜但是卻不豪華的橫濱市,大久保認為零售業的業績靠的是一分一毫慢慢累積起來的,沒必要把錢花在門面好看卻不實用的六本木大樓。他同時還系統化成城石井門市的內部陳設以及員工的教育訓練,現在使用的「成城石井 BASIC 」24 頁的員工手冊就是在那個時候建立起來。這一連串的措施,讓成城石井又重新站了起來。

總部搬離六本木 重新評估成本效益
大久保恒夫除了大刀闊斧改革成城石井之外,他自己也以身作則,在橫濱的新辦公室裡,社長沒有專屬的辦公室而且包括社長在內的所有員工出門鮮少搭計程車,即便現任社長原昭彥每天還是搭電車通勤上下班。大久保在成城石井三年社長任期中,業績持續創下新高。到了 2010 年他把社長的棒子交給成城石井的老員工原昭彥「當時也可以從外部找專業經理人,但是這時候成城石井除了物流、中央廚房還有進出口貿易,這些複雜的系統也只有內部員工才能馬上進入狀況。」

SOP 建立不再擔心大股東換人
就在大久保恒夫把社長的位置交給原昭彥之後不到一年,成城石井再次被轉賣給三菱銀行的丸之內投資基金,但是這時候的成城石井已經在大久保恒夫打下的基礎下運作正常,所以這次大股東的轉換,對於成城石井的營運並沒有發生影響業績持續上升。亮眼的業績,也是為什麼當 2014 年丸之內投資基金發表要釋出成城石井全部股權的消息後,日本三大零售物流商羅森、三越伊勢丹以及永旺就都表示了接手的意願,最後羅森以 550 億日圓獲得丸之內投資基金釋放出來的所有股權。

企業要持續改造才能夠絕地逢生
現任社長原昭彥歷經了成城石井幾次的轉手,也面臨了品牌差點崩壞的險境。對他來說 2007 年那場危機,也讓成城石井的體質變得柔軟,他讓公司可以與不同文化、不同業種的交流,吸收不同的 DNA 重新內化成自身的養分。原昭彥說:「企業不持續改造就是衰退的開始」。
福澤喬 每天兩分鐘 帶你從縱深潛入 認識日本這個鄰居當了十幾年的記者,希望做的事情就是用文字、影像去傳達心中的一些想法。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也請讓我知道更歡迎Follow
讓我可以調整寫作內容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