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寵物圈的第三勢力 會撒嬌不會吵的兔子們

過去日本人養狗的人群遠遠大於養貓的族群,但是因為少子高齡化的影響。許多人想要養寵物卻沒有太多的時間以及體力每天帶著狗狗出門散步,漸漸的養貓對於都市人生活型態的便利性越來越被凸顯出來。根據「一般財團法人寵物食物協會」在 2017 年公佈的日本全國寵物飼養人口調查中,日本全國有 953 萬隻的貓以及 892 萬隻的狗被飼養在家裡。緊追在貓、狗之後排名第三的寵物,居然是兔子。

都會區的小空間 單身女子的好伴侶
目前日本全國專門有超過 100 家以上專門買賣兔子的寵物店,甚至還出現了兔子界的超級網紅 Moqsama ,它在 IG 上的粉絲超過了 10 萬人以上。就像最近養貓的人口超過了養狗的族群的理由一樣,「比養狗簡單」、「少子化加上全家都要工作所以沒時間照顧」。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現代上班族又從郊區回歸到都會區,這幾個條件對於養狗人士來說,都是難解的問題。但是,有些人不喜歡貓咪太有個性以及高傲的外表,養兔子就成了這群人另外一種選擇。在都會住宅區養兔子的好處在於兔子不會叫,這也是為什麼養兔子的族群有超過 8 成以上是獨立單身的職業婦女,畢竟一個大約十坪不到的房子裡,很難讓其他寵物可以安生自在的生活而不會有壓力。

明治時代從西洋引進兔子 養兔子就像挖比特幣
不過,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日本人養兔子的習慣,是到了近代才有的風氣。日本最初有養兔子熱潮的記載是在明治維新之後,當時西洋人從西方引進了穴兔,不但體型比日本本土的日本兔子大,而且皮毛也常被做成紳士淑女們的禦寒衣物。漸漸的,日本飼養這種來自西洋穴兔的人越來越多,在東京以及大阪形成了「兔市」。人們會聚集在「兔市」買賣兔子以及兔子皮毛所做的商品。但是就像過去台灣曾經流行過的養鴿文化一樣,明治初年許多人因為看到兔子的買賣可以一攫千金,放棄了本業,只為了培養具有稀有毛皮的兔子。

政府強制介入降溫 先頒禁令再課稅
於是大阪府在明治 5 年先公佈了禁止舉辦「兔市」以及「兔集會」的命令,東京也跟著發佈禁令。但是這樣的禁令不但沒有辦法有效遏止兔子的熱潮,反而讓這樣的聚會化整為零,散落在各地的茶屋裡舉行。那時一隻懷孕的雌兔子,可以賣到 40 兩的價格,當時的物價 1 兩是一個人三個月份的白米需求量,可見當時養兔子的利潤有多高。這也難怪那麼多人寧可放棄原有的工作,專心的養兔子靠兔子賺錢。最後,明治政府發現禁止令不但沒有效用,反而加速投機客的成長,最後乾脆直接徵收兔子稅,每一隻兔子都得登記,每個月收取 1 兩的兔子稅。沒有按時交稅的兔子主人,就得接受兩倍以上的裁罰。明治政府「徵稅」這一招果然讓日本全國的兔子熱有效降溫,一直到最近社會生活型態轉變,把兔子當成寵物豢養的風氣才又漸漸地出現。

養兔子的飼主心思特別纖細 充滿文青范
在這一波寵物兔的熱潮中,除了八成女性的支持者之外,還有一群年紀在 20~30 歲的男生也對於養寵物兔相當熱衷。他們平常就像兔子的個性一樣,在團體中不會特別的搶眼或是突出,但是卻都擁有一個非常纖細的心。他們彼此稱呼對方為「ウサ友(兔友)」,不但有特製的兔子名片,在他們之間還有一些特別的用語。兔子如果不幸離世了,他們總會說:「我的兔子回到月亮上了。」,對他們來說,兔子不是寵物而是家裡成員的一份子,不過他們就像兔子一樣,總是默默的過日子,不太張揚。
福澤喬 每天兩分鐘 帶你從縱深潛入 認識日本這個鄰居當了十幾年的記者,希望做的事情就是用文字、影像去傳達心中的一些想法。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也請讓我知道更歡迎Follow
讓我可以調整寫作內容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