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半導體材料的隱形冠軍 原來是從開染坊起家的?!
台積電宣布在日本筑波成立研發中心,並且計畫與索尼在熊本興建晶圓廠。這些消息傳到日本,對於日本社會來說,一則歡迎一則疑惑,歡迎的是與來自台灣,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合作,不論從政治或是經濟發展的角度,都是值得拍手叫好。但是疑惑的是,為什麼曾經在 1980 年代超越美國奪得全球龍頭寶座的日本半導體,現在會如此落寞?半導體產發跡於美國,而日本的電子工業則是從 1950 年就開始追趕美國的腳步,直到 1986 年日本半導體才得已超越德州儀器以及摩托羅拉獲得世界領先的地位。有學者分析日本能夠在 30 年超越美國的主要原因除了有日本通產省的全力協助之外,從 19 世紀就打下基礎的日本紡織纖維產業,成了日本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石。即使到現在,日本關西地區的中小化學商,都還是全球半導體材料的主要供應商,像是佔了全球七成感光材料供應商的大阪有機化學工業以及本州化學工業,都是從紡織纖維產業轉型到半導體材料產業。這也是為什麼 2019 年日韓關係降到冰點,日本將韓國從半導體材料優先通關國家名單降為普通國家名單時,韓國國內包括三星在內的半導體大廠會急著跳腳的原因。
環保問題以及成本考量 使得染坊向上轉型
十八世紀隨著紡織技術的進步,位在大阪、和歌山附近的河川邊上,陸續出現了不少纖維染料工廠。這些工廠把從附近棉花田收成的棉花抽絲成線,接著透過染色加工之後,織成布匹銷售,最有名的應該是日本近代商業之父澀澤榮一所創立的大阪紡織,大阪紡織下游的染色工坊不計其數。二戰結束之後,日本紡織業還維持了二十年左右的榮景,但是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 1970 年代日本紡織業的價格早就不是中國的對手,加上日本國內對於環境污染的問題越來越重視,法規也相對嚴格,於是這些專門從事染織的下游廠商,開始尋求轉型。起初想要轉換成醫療品原料產業,卻比不過印度一條龍的服務。於是當 1980 年代日本半導體產業開始興起的時候,這些纖維產業也跟著轉型生產半導體生產所需的感光原料。
染料與感光材料的分子結構類似
纖維產業與半導體產業看起來好像兩條平行時空,不過染料的分子構造意外的跟感光材料的原料非常接近,所以對於這些原本做染料的化工廠來說,並沒有太大的轉型問題。例如全球感光原料的大型供應商大阪有機化學,從二戰之後就開始生產合成纖維材料,對於化學分子結構的 Know 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