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影像呈現細節多 網路時代想要參政好辛苦

在日本「インスタ映え(曬 IG )」現在已經成了在談流行趨勢或是行銷模式的時候,非得提出來曬一曬不可的關鍵字。這種以圖片為主的社群媒體,對於年輕世代的影響力正在逐步加深,現在連日本的政壇,也開始把注意力往 Instagram 移動。2019 年是日本政壇每 12 年一次的「亥年選舉」,因為選舉制度的關係,在日本只要遇到豬年就會是政壇變數最多的一年,在這一年的春天會先舉辦日本全國的統一地方選舉,到了夏天還會有一場日本參議院的議員的選舉。不過這一次的「亥年選舉」日本政壇的選舉宣傳方式又有了新花樣。

自媒體時代 懂得用社群媒體溝通才有選票
日本政壇真正開始活用社群媒體以及智慧型手機,大概要回溯到六年前 2013 年的公職人員選舉法修正案之後,明確放寬了網路選舉運動的使用範圍。在這之前,網路的選舉運動並不被日本公職人員選舉法所認可。不過,現在日本各個政黨、各個候選人,都會積極投入網路社群的操作,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個 Twitter, Facebook 甚至 Line 的帳號,透過候選人本身或是幕僚的協助,直接與選民們展開面對面的接觸。

文字影音大不同 江湖走跳一點訣
但是相較於這些文字型的社群媒體,專攻圖像影音的 Instagram 起步就有些偏晚。而且在群眾的分類上 Instagram 的使用者更多偏向年輕人以及女性族群,加上是以圖像影音為主的傳播形式,過去傳統的宣傳內容,很難在這類的社群媒體上得到關注。最明顯的例子,就是 2018 年的自民黨總裁選舉的兩位總裁候選人安倍晉三以及石破茂,他們在這一次的選舉中,都不約而同地使用了 Instagram 這個圖像系的社群媒體進行選舉宣傳,但是結果卻有天壤之別。

古代要因材施教 現代說教不要同一套
先簡單比較一下安倍晉三以及石破茂的 IG 紛絲人數,安倍晉三大約是 23 萬 4,000 人,而石破茂只有 5,803 人。安倍從 2017 年 12 月 15 日開始使用 Instagram ,石破茂則是從 2018 年 5 月 4 日才開始使用。兩個人的開啟時間雖然只差了半年,粉絲人數卻不是同一個量級可以比較。從兩個人貼文的內容來看,起初安倍晉三的內容應該是設定與臉書的內容互動,所以他的 IG 剛開始並沒有太多亮點,但是後來在 Instagram 出現的影片開始修正,不但時間長度都抓在 2 分鐘之內,同時配合上字幕、音效以及縱長螢幕的特性,同時也加深了安倍 Instagram 的親和力。從這些操作細節,可以感受到經營安倍晉三 Instagram 的團隊不但人才眾多,而且相當肯花錢。

圖像影片的重點 必須從感情面切入
反觀挑戰安倍晉三的石破茂,他的 Instagram 內容,大都是轉載自原本就拍好的宣傳影片,所以Instagram 或是 YouTube 頂多只是轉載功能,並不是他的主要宣傳戰場。加上每一支影片的長度從 5 分鐘到 10 分鐘不等,而且影片內容大都是石破茂面對鏡頭說理的畫面,雖然偶爾也有些影片會採用縱長模式,但是與安倍晉三的 IG 內容中幾乎都是從情感面切入不同,石破茂的內容大都是枯燥理性的敘述。這一消一長之間,最直接的反應就在粉絲的追蹤人數以及點讚數上。

每個媒體都有粉絲影響力 不可以大鍋炒
當然 Instagram 上的追蹤人數或是點讚,都不能代表會直接反映在選舉結果的票數上,但是從媒體的影響力來看,安倍晉三的 Instagram 影響力遠遠高過石破茂卻是不爭的事實。從他們兩個人的個人 IG 帳號似乎也可以得到一個結論,不同的型態的社群媒體就應該使用不同的呈現方式。過去同樣一個內容走到底,很明顯不 OK。現在不管是 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 YouTube, Line, 甚至微博、微信、抖音,都有他們各自平台的特色,如果真的想要得到最好的宣傳與溝通的效果,千萬不要便宜行事,不然只是做白工而已。
福澤喬 每天兩分鐘 帶你從縱深潛入 認識日本這個鄰居當了十幾年的記者,希望做的事情就是用文字、影像去傳達心中的一些想法。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也請讓我知道更歡迎Follow
讓我可以調整寫作內容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