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廣播熱潮 傳統廣播的革命與新機遇

--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的預測,語音社群媒體、聊天機器人以及定位系統被視為未來市場行銷的三大關鍵領域。自2021年起,日本的網路廣告費用已超越了傳統的大眾媒體,其中廣播廣告的衰退最為明顯。然而,網路聲音內容卻正處於熱潮之中。許多報紙雜誌都開始製作「數位廣播」的專題,而播客節目數量也在持續增加。今年 47 歲 TBS 廣播製作人宮崎守史,從高中時代就開始迷上深夜廣播,他在 1990 年代末期投入了廣播世界。從事深夜廣播節目 20 多年,他在 2010 年的時候,第一次感受到傳統廣播節目的危機:「不是節目不好,而是感覺被丟進一個無底的深淵當中,一直往下掉」。就在同一個時間, 2010 年日本推出了 radiko app 的網路數位廣播的服務。使得廣播節目直接透過網路就能直播,不再需要電波傳送。而且還能在任何時間回放,使得過去只能在深夜出現的廣播節目,也可以出現在白天不同的場景當中。

播客新趨勢 吸引陌生人停下腳步的關鍵

根據野村證券的市場統計報告,光是去年的收聽廣播的群眾當中,超過 20% 是從 radiko app 上成為廣播節目的忠實聽眾。宮崎守史說:「由於網路電台應用程式的出現,使得廣播節目反而變得更加活躍。」而且廣播電台製作的談話性播客節目,透過有原本電台標準製作團隊的功力,在企劃能力表現上也比普通的播客節目更能夠吸引聽眾。宮崎守史舉了個例子: 2019 年山里亮太與蒼井優宣布結婚的當天,山井亮太在他自己的廣播節目一五一十說明了他與蒼井優從戀愛、交往到決定結婚的過程。那天節目的回放次數,打破了當時 radiko 最高的回放紀錄。而宮崎守史就是那擋節目的製作人:「不論製作廣播節目或是播客,內容的本質都一樣,第一要能講,第二內容要人願意聽。就像是站在新宿車站,人流來來往往,只要有一個陌生人,願意停下腳步,多聽你說兩句,人數就會越來越多。」現在這個「播客人潮」正在逐漸擴大中。

專業廣播團隊吸引更多播客聽眾

根據 Digital InFact 的調查評估,2019 年數位廣播的廣告市場規模大約是 7 億日元,預計到了 2025 年將會增長到 4,200 億日圓。這三年的疫情,使得遠距辦公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許多人的工作環境從辦公室變成了家裡,於是將播客當成工作時的背景音,成了流行趨勢。而且數位廣播或是播客,並不像其他文字或是影片內容,必須要一直盯著螢幕。只要戴著耳機可以一邊工作,一邊透過耳朵收聽數位廣播內容。這意味著他們在同一個時間段裡,意外提高了時間效率的 TP 值。加上廣播節目容易形成一對一的印象,使得聽眾與播客主之間的黏著度更強,這種趨勢,在年輕人群體當中更為明顯。

跨平台媒體的未來 從美國大型電視網的實踐看出路

從日經最新的統計資料中也可以發現,現在日本國內固定收聽 podcast 的族群大約有 1,680 萬人,其中 15 到 29 歲的年齡層所佔的比率將近四成,其次分別是 30 到 40 歲的族群。遮些族群喜歡收聽的播客內容不外乎是新聞以及情報訊息的節目。不過目前日本在整合視訊、廣播以及播客的節目內容上,依舊受到法規的限制,無法像歐美的播客節目能順暢在不同載體間轉換。像是歐美播客節目中,名人的對談、小說朗讀都非常受到歡迎,但是在日本,受到版權的使用限制,直接影響到播客節目的多樣性。根據 Podtrac 公司在 2022 年 12 月的調查,紐約時報很早就推出報紙音頻化的播客,這當中每個月獨立聽眾數量為 900 萬人,總的流媒體以及下載量達到了 1.3 億次。而美國三大電視網 ABC、CBS 和 NBC 每天則會推出晚間全國新聞節目、晨間廣播節目以及黃金時段調查報道節目的播客版本,其中 NBC 光是新聞部門每月獨立聽眾數就達到 1,000 萬人次,總的流媒體和下載量超過 6,000 萬。這些數字都顯示未來的媒體型態,將會是透過不同平台屬性展現同一個內容的不同面向,不論是播客、視訊或是文字,將會各自獨立,又團體合作的新媒體形式。

#日本經濟新聞 #語音社群媒體 #聊天機器人 #定位系統 #網路廣告 #數位廣播 #播客節目 #宮崎守史 #radiko app #數位廣播廣告市場 #播客人潮 #遠距辦公
福澤喬 每天兩分鐘 帶你從縱深潛入 認識日本這個鄰居
當了十幾年的記者,希望做的事情就是用文字、影像去傳達心中的一些想法。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也請讓我知道更歡迎 Follow
讓我可以調整寫作內容與方向

Medium 設置每篇文章打賞功能 可以點擊下方 Give a tip 功能
Thank You!

--

--

Joel Fukuzawa

福澤 喬_東亜人間社会観察,喜歡讀書與你分享。每天兩分鐘帶你窺探東亞的社會文化動態與經濟趨勢。所有文章不提供免費轉載,如有合作需求請先 email :fukuzawanewmedia@gmail.com

More from Joel Fukuzawa